安岳郡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普州置,治所在安岳县(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安乐、乐至二县及遂宁市、潼南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普州。
唐天宝初改普州置,治安岳县(今属四川)。属剑南道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乐至、安岳等县。乾元初复改为普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普州置,治所在安岳县(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安乐、乐至二县及遂宁市、潼南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普州。
唐天宝初改普州置,治安岳县(今属四川)。属剑南道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乐至、安岳等县。乾元初复改为普州。
又称蒙山。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。”邢疏:“山在鲁东,故曰东蒙。”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金州卫。治所在旅顺口北城 (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口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州卫: 旅顺口关 “有南、北二城,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宁海
西汉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即今湖北京山县。后徙治今湖北仙桃市西北。西晋属竟陵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湖北省京山县。属江夏郡。西魏废。
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。清雍正十三年(1725)复置大荔县,为同州府治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东部、渭河北岸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渭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郑和群礁西南方,在小现礁西三十七里。为一长条形环礁。中国渔民向称劳牛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大现礁“礁极狭,南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阳周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 (山河镇) 西南罗川乡 (旧正宁)。《元和志》 卷3真宁县: 罗川县 “因县南罗(川) 水为名”。大业初属北地郡。唐属宁州。天宝元年
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饶阳河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: “绕阳河,黑山县小于家窝铺地方。”
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北沙洲坝下霄村。是一座砖木结构瓦房,前后二进,均有厢房。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来瑞金后,博古(秦邦宪)等在此居住和办公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山西壶关县西七里。唐武德四年(621) 置壶关县于此。贞观十七年 (643) 移今壶关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