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阳山

安阳山

①又名阳山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2引《风土记》云:“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斌于无锡县安阳乡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无锡县:安阳山,周斌“卒葬山下,山因以名。峰峦奇峭,顶有龙湫,俗呼西阳山。昔时阳湖在其西麓云。元末,张士诚将莫天祐屯兵于此,以拒塞宜兴东出之道。今有垒营遗址”。

②一名大山。又称西大山。在今安徽霍邱县西,与河南固始县交界处。《寰宇记》卷129霍邱县:“安阳山在县西九十里。西属固始,东属霍邱。汉《地理志》云:安丰西南有大别山,又有阳泉县。今验古迹阳泉县在山西北,安丰县在山东北,各取县之一字为名。”

③在今河南固始县东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固始县“有安阳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27固始县:“安阳山在县东六十里。山顶与霍县分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0固始县:安阳山“一名大山。势甚高耸。有白龙池在其上。《志》云:唐元和中平蔡,尝驻兵于此。又有故元时大山民寨”。

④在今湖南桃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桃源县“穿石山”条下:“又安阳山,在县西百二十里。高万丈,云气开合,可占晴雨。”


即“大阳山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竹溪

    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: “桃竹溪在府北高歇峰下,流合河由江。”

  • 乌里州

    亦作乌丽、乌里。当今越南岘港南之广治至平治天省南部顺化、广治一带。《宋史·占城传》:“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。……北曰乌里州。”

  • 金殿

    俗称金顶。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天柱峰顶端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建。面阔、进深各三间,高5.54米,宽4.4米,深3.15米,全为铜铸鎏金。为四坡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。殿基为汉白玉雕花须弥座

  • 河曲城

   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 河曲故城 “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,周六里有奇。宋太平兴国中土筑,元至正中增筑南面小城。明万历中甃以砖石,并为县治。……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堡营”。

  • 隆或汛

    清置,属西隆州。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隆或乡。有隆林营外委驻守。

  • 能图河

    又作能兔河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,为乌拉河的支流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“能图必拉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乌苏哩江“又西北径能图山东受能图河。河出东南窝集中,三泉齐发,西北流,

  • 碧鸡山

    ①又名金马山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四十里。同治 《越嶲厅全志》 卷2: 碧鸡山 “山形崖岸,高出群峰。旧有铜厂。以其夷地难开,而山不时放毫”。②即今西山。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郊。唐代至清称碧鸡山。唐樊绰 《

  • 陵县

    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陵州为县,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三年 (1266) 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陵县,属济南府。永乐七年(1409) 移治德州故城,即今山东陵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

  • 鸣沙镇

    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于会州故址置,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。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升为鸣沙县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部、黄河南岸。面积31.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鸣沙,人口

  • 利河口

   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利河入汉江处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《乡镇》:“利河口,在(钟祥县)城北四十七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