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埠桥
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 《桐城续修县志》 卷1 《集场》 有官埠桥。
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。清光绪 《咸宁县志》 卷1 《镇市》: 官埠桥 “东去县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、连城湖北岸。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70。古为驿站,有官埠石桥,地以桥名。产稻、油菜籽和杉、松、油桐、竹等。特产麦鱼。有砖瓦、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、采石场。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狮子山、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 《桐城续修县志》 卷1 《集场》 有官埠桥。
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。清光绪 《咸宁县志》 卷1 《镇市》: 官埠桥 “东去县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、连城湖北岸。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70。古为驿站,有官埠石桥,地以桥名。产稻、油菜籽和杉、松、油桐、竹等。特产麦鱼。有砖瓦、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、采石场。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狮子山、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从今辽宁锦州金岭寺经朝阳、河北承德,至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。全长447.7公里。1933年动工修建,1936年建成。1946年承德至古北口段被拆除。今为锦承线的一段。
①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里石羊镇南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石羊场“在治东一百里”。②即今四川都江堰市南石羊镇。民国《灌县志》卷2:石羊场“在治南四十里。介黑石、沙沟两河间,为通崇庆县要道。旧属三阳镇
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费州: “因州界费水以立郡名。” 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移涪川县于此,为费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涪川郡,乾元初复为费州。辖境相当今贵
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(前257) 初作 “河桥” 于蒲津 (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、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)。其后西魏、隋、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(桥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:开元十二年
唐置,属武缘县。即今广西邕宁县治 (蒲庙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38邕州武缘县: “都棱镇在县西,水路一百里。”
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里沱江中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老虎口“乱岩错立,沱江上下俱可通舟,为此处阻隔”。
①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大滩乡。1949年武东县曾迁治于此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东马颊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大滩“在永新县东马颊庙下。江阔半里许,石隙可容舟者仅数尺。其下为木黄滩、鱼矢滩、画角
即今湖北秭归县(剪刀峪)东北茅坪镇。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 归州秭归县:“太清镇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吴置以备蜀,居三峡要冲,塞山蛮之路寇掠之道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
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海子河 “在州西南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