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林寺
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。相传始建于南北朝,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(1874) 重修。主要建筑有大佛殿、校经楼等。校经楼原名毗卢阁,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。刘勰 (465—532) 字彦和,东莞莒 (今山东莒县) 人。所撰 《文心雕龙》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。晚年出家,法号慧地,栖息定林寺以终。寺周还有怪石峪、文心亭、莒子墓等名胜。
②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 庐州府二》: 定林寺 “在巢县东北。梁建”。
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。相传始建于南北朝,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(1874) 重修。主要建筑有大佛殿、校经楼等。校经楼原名毗卢阁,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。刘勰 (465—532) 字彦和,东莞莒 (今山东莒县) 人。所撰 《文心雕龙》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。晚年出家,法号慧地,栖息定林寺以终。寺周还有怪石峪、文心亭、莒子墓等名胜。
②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 庐州府二》: 定林寺 “在巢县东北。梁建”。
五代吴顺义七年 (927) 改唐年县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崇阳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“ 《志》 云: 大集山在县北五里。自通城龙窖山发源,历方山大石岭而东,至此诸山崇聚,故名县曰崇阳以此。” 南
在今江西峡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:玉涧“出玉笥山, 回互纡曲,三十六涧之一也,下流入于峡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涧水“在峡江县(今巴邱镇)东北”。
唐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约在今陕西省北部古长城边。
①南齐置,属广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罗平镇。隋废。②1913年改罗平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罗平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(1)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罗平。属广熙郡。后废。
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。因在汶水之北,故名。《左传》:僖公元年(前659),“公赐季友汶阳之田”。杜注:“汶阳田,汶水北地。”一说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,西汉置汶阳县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
亦曰七里沟。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都县:“宝历二年,漕渠浅,输不及期,盐铁使王播自七里港引渠东注官河,以便漕运。”即此。
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。明成化二十一年(1485),分盐池东西二场增置中场。民国初并入解池场。
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南滨海,湖林河入海处。今名湖林口。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此。
即长城的俗称。秦、汉后对秦始皇时所建长城的俗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