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陶山
在今安徽宿州市北四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符离县有定陶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7宿州符离县: 定陶山 “有定陶县在山下”。
在今安徽宿州市北四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符离县有定陶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7宿州符离县: 定陶山 “有定陶县在山下”。
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保安区南海中蒲台岛。《郑和航海图》: 东莞所东南海中有 “蒲胎山”。
唐置,属羁縻为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境。后废。
即耳里匮设治局。治所在乌列盖(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西乌列盖)。
即今河南商丘县西观堂乡。明嘉靖《归德州志》卷1 《村镇》:有“观音堂集”。清光绪《商丘县志》卷1 《市集》:“西面有观音堂,离城四十里。”
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文登县: 鸺鹠山“此山常有鸺鹠栖止”。
明永乐十九年(1421)建,在今北京市中山公园内。为明、清帝王祭祀社(土地神)稷(五谷之神)祈祷丰年的场所。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请致祭。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,名社主石,也名江山石,象征江山永固。1988年
清置,属宁远州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凉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 “十三山站” 条下: “又六十三里至凉水河站,在州西南一百二十三里。”
即红江县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即“红江县(2)”。
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七里白汉洛。怒语“白汉”为较高,“洛”为凹地。因村处低凹处,故名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)于此建天主教堂,三十一年(1905)怒、藏各族群众举行反法国传教士斗争,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