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富林镇

富林镇

即今四川汉源县。民国 《汉源县志》 卷2: 富林镇 “旧称富林营,在治南六十五里富林乡。唐、宋为阳山县,通望县治。明为大渡河守御千户所治。万历间迁入城。清康熙间定其场期,设场最早,今改为镇”。1952年汉源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在广东省云安县南部。面积164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富林,人口2570。因地处茂密林区,故名。1950年前称富林乡,后称双富乡。1958年置富林公社,1983年改乡,1986年设镇。地处大云雾山南麓的山间盆地。林产松、杉。农产稻、大豆、花生、木薯等。有大理石、石料、食品等厂。有公路接324国道。(2)在四川省汉源县境中部偏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富林,人口1.6万。明代于此设富林营驻军,故名。1952年置富林镇,县治自清溪镇迁此。1992年富林乡并入。依山傍水,地势平坦。有酿造、汽车修理、食品加工、印刷、服装、五金、木器家具、建筑等企业。唐代即为西南地区通往缅甸的必经之路,近百年来亦为宁、雅、康之交通中枢。川云公路西线、乐西公路经此,峨汉公路终此。场东北有旧石器时代晚期“富林文化”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侯城

    ①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2黎州: 贞元二年 (786),韦皋 “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,为州城之援”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35黎州: “ 《志》 云: 州北三里有武侯城。

  • 章谷土司

    霍耳章谷安抚司的简称。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(旧炉霍县)。《清史稿· 四川土司传》: 霍耳章谷安抚司 “光绪二十年,瞻对欲夺其地,鹿传霖派兵灭瞻对,同倬倭一并改流。后发还,而章谷无人承领,改为炉

  • 大禹陵

    或作禹陵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八里。传是夏禹的陵墓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说:“或言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”陵背负会稽山,面对亭山,前临禹池。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, 由甬道入内。旧有陵殿,

  • 乐安江

    在今江西乐平市南。为鄱江南源。上游称婺江,源出婺源县东北边境芙蓉岭,西流到波阳县和昌江汇合后称鄱江,入鄱阳湖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乐平县:乐安江“源出县东北扶余岭,合余干水。又有明溪、银溪、石吴溪并流合

  • 兀鲁灰河

    又作兀勒灰河,兀鲁骨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,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“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,遣使告急。复从皇孙移师援之,败

  • 至那仆底国

    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附近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4:至那仆底国“周二千余里。……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,声振邻国,威被殊俗,河西蕃维,畏威送质。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,赏遇隆厚,三时易馆,四兵警卫。此

  • 打回

    即淡邈。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见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 “剌泥”条。

  • 涌口

    亦作浦口。古涌水入江处。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 (涌)水自夏水南通于江,谓之涌口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(410),刘道规讨桓谦,“檀道济先进陷陈,谦等大败。谦等

  • 蒲里谷

    在今陕西彬县东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 蒲里谷 “一名蒲泽谷。相传宋潘邠老读书处,泉流如带,石洞尚存”。

  • 丹章砦

   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丹章砦“在黄平州西废重安司西南。旧为苗屯聚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