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江

小江

①在今广东澄海市北。宋置小江巡司于此。

②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小江“在州东南。即源出峨利江之右江也。流经州境,入宣化县界”。

③在今广西浦北县东。源出浦北县北,南流为浦北县与博白县界水,至马口注入南流江(西门江)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合浦县:“廉江在北,一名西门江。自广西博白入,迤西流,右纳小江水。”

④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
⑤即今四川云阳县西双江镇。明嘉靖《云阳县志》卷下:“小江渡去县五十里巴阳驿。”民国《云阳县志》卷5:彭溪“南入于江,今曰小江口,古之彭口也。去县西七十五里”。

⑥古名彭溪。又名开江。在今四川开县、云阳县境,为长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云阳县:小江“在县西六十里。源出新宁县界,流经开县,合清江入县境,又西南注于大江。亦谓之开江,对大江而言,谓之小江”。上源为开县东之东河(清江水)和南河(临江),在开县城南汇合南流,纳普里河(垫江),东南于小江口注入长江。


金沙江支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。因东川一带称金沙江为大江,相对称此江为小江。源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部清水海,名响水河、功山河;向北流至昆明市东川区境名大白河、小江;至巧家县南部汇入金沙江。长140千米,流域面积3086平方千米。大部分河段成峡谷,沿江泥石流沟发育。支流有晓光河、乌龙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浯屿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浯屿岛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二十八年 (1549),“是时浙江通番出入于宁波定海间,闽人通番出于漳州浯屿间”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 “出没浯屿、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要求互市

  • 都梁水

    又名渠水。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武冈州: 都梁水 “源出都梁山,东北流,有夫夷水流合焉,经州北入邵阳县界,合于澬水”。

  • 虎冈山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北虎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虎冈山在 “县北五十余里。两山相合,林木阴翳。亦曰斧山”。

  • 那哈完的

    一作你诃温多城。即今伊朗西部哈马丹西南纳哈万德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那哈完的”。

  • 玄水

    又名元水。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西郡肥如县:“玄水东入濡水。”《水经·濡水注》:玄水“出肥如县东北玄溪,西南流径其县东,东屈南转,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,俗谓之肥如水。西南流右会卢

  • 临贺岭

    即萌渚岭。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、贺县西北、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富川县: “东北有甿渚岭,即临贺岭。”即“萌渚岭”。

  • 宏风县

    即弘风县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肤施县:延水城“(唐贞观)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。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”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改安民县置,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

  • 中部县

    十六国后秦置,为中部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君县东北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十五年(491)复置,仍为中部郡治。西魏大统九年(543)移治杏城(在今黄陵县西南十里)。隋开皇元年(581)改为内部县。唐武德二年(6

  • 柳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昆州置,治所在马平县 (今广西柳州市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柳州:“以地当柳星更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龙城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柳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

  • 两浙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(997)置,为十五路之一。治所在杭州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全部、上海市及江苏省茅山、长荡湖一线以东地区。熙宁七年(1074)分为二路, 寻合为 一。熙宁九年(1076)复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