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漫天砦

小漫天砦

五代后蜀置,属绵谷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三十五里小漫天岭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中伐蜀,“命(崔)彦进、(康)延泽督治阁道,数日成,遂进击金山砦,破小漫天砦”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急水河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五十里前所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前屯卫:急水河堡在 “卫西五十里。宣德三年增置中前千户所于此。堡南有芝麻湾,滨海要地”。

  • 伏龙城

    北齐筑,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南。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南。北齐筑,为其西边军事重地。

  • 半阳湖

    一作半汤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半阳湖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周回十五里,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”。又引《舆地志》及《南徐州记》云:“江乘县南有半阳泉,半冷半热。热处可烂物,冷处如冰。热

  • 下蜀戍

    唐置,属升州。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),刘展军于白沙,李峘“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。展乃自上流济,袭下蜀”,即此。北宋为句容县下蜀镇。

  • 灵口

    又名零口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零口村。《资治通监》:五代唐清泰元年(934),“(潞王)至灵口,前军执(王)思同以至”, 为杨思权所杀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京兆府临潼县有“零口一镇”。

  • 邛崃山

   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邛州“白鹤山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南八里有邛崃山。汉张骞奉使西域,得高节竹,植于邛山,故名。自沈黎千里至州,环抱为镇”。②亦名邛莋山、邛筰山、邛来大山、大关山。

  • 通蜀桥

   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平茶洞长官司: 通蜀桥在 “司治南。跨哨溪上,以路通蜀境而名”。

  • 第二殖边督办公署

    1929年11月设置,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。驻宁洱县 (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辖十三县、二行政区 (设治局)。辖境相当今云南南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西,景东、临沧、双江等县以南地。1938年

  • 夷洲

    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黄龙二年(230),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……但得夷洲数千人还”。即今台湾省本岛。自汉至南朝见有此称。隋时改称“流求”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

  • 色拉

    又作西山口、西拉山口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五十里处。藏语意为鸡冠山,是达旺通向申隔宗的要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