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阜街
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八十四里小阜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京山县北有小阜街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八十四里小阜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京山县北有小阜街。
即今云南南华、楚雄、元谋等县市间之龙川江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永徽初,大勃弄杨承颠私署将帅,寇靡州,都督任怀玉招之不听,高宗以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,与怀玉讨之。至罗仵侯山,其酋秃磨蒲与
亦作习弥山。在今云南云县东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大侯州: 昔弥山 “在州东六十里”。
在今湖南双牌县南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6永州零陵县: “雷石戍本是雷石镇,唐神龙年中改为戍。在州南一百二十里……御史赵履温置此镇,以押泷口,兼断水陆奸虞。四阜峻岭,东临潇水,有奇石激浪,腾波汹涌,
明正德七年 (1512) 升紫阳堡置,属兴安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 迁今紫阳县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
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 烈山 “近烈洲,临江中流,改曰烈山。其山四面峭绝,下瞰大江,风涛汹涌,商旅常泊舟依山以避风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 “烈山” 条引 《旧志》 云:
1933年8 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宁化、建宁二县析置,治湖村 (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湖村镇)。后迁巫坊 (今宁化县东北巫坊)。1934年12月裁撤。旧县名。以纪念彭湃烈士得名。(1)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
一作宽甸堡。明置,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 (宽甸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: 宽奠堡在 “司东南五百里。万历六年筑”。
在今河北昌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: 银峒峪 “旧出银矿,因名”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杜甫草堂一带。《寰宇记》卷72华阳县:“杜甫宅在西郭外,地属犀浦县,接浣花溪,地名百花潭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51成都府:“浣花溪在城西五里。一名百花潭。按吴中复《冀国夫人任氏碑记》云:
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崇义县: 南源水在 “县西南五十里。出南源山,东流北折合西符水。《志》 云,西符水在县东南六十里。源出县西镬山,东流至此会南源水,谓之符江口。又东入南康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