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山
即紫金山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2河阳县: 岭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冈岭横亘,故以为名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麦山、紫金山。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,北接太行山。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太宗猎于济源麦山,即此。
即紫金山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2河阳县: 岭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冈岭横亘,故以为名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麦山、紫金山。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,北接太行山。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太宗猎于济源麦山,即此。
明置,属祁阳县。在今湖南祁阳县北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祁阳县: “北有祁山,上有黄罴镇。”
亦名郎城。分里、外二城,里城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南里澜城,外城即今廊坊市南外澜城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2信安军: 狼城在 “军东三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: 狼城 “即宋信安军之狼城塞也。有里、外二狼
亦名瓦河山。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瓦合大山“在类乌齐西南。山大而峻,路险难行,四山相接,绵亘一百六十里,四时积雪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云南官兵三百余名,至此山下扎营,一夜
北周置,属石州。治所在窟胡县 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窟胡县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属石州,领一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即今河北东光县西南连镇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》:连窝镇“在吴桥县西北四十里卫河东岸。西南去景州四十里,东北去东光县十八里,为三州县接界处”。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连镇乡。旧设连窝水驿。
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海州: “临洪河在州 (今连云港市海州镇) 北十里。自赣榆县流入境。州南二十里有银山,下为银山坝,临洪水流至此,接于石湫河。”
元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宁越府置,为中书分省治。治所在金华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、浦江诸市县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后属浙江行省。清属浙江省。1912
亦作马札剌。即今匈牙利。都马茶城(今匈牙利布达佩斯)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辛丑(1241),讨兀鲁思部后,“经哈咂里山,攻马札儿部主怯憐。速不台为先锋……驰至马茶城”。
明嘉靖七年 (1528)置土巡检司,属思恩军民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都阳镇。清属思恩府。1916年废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。后废。
北周筑,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北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汉川县: 和公城 “后周所筑。隋末,贼董道冲作乱,和操拒之于此,因名”。北周筑,在今湖北省汉川市东北。属汉川县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