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巫州

巫州

唐贞观八年(634)置,治所在龙标县(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)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:巫州“在巫山之阳”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、洪江二市及黔阳、会同、芷江侗族自治县、新晃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天柱县地。天授二年(691)改为沅州。开元十三年(725)复改为巫州。大历五年(770)改为叙州。


唐贞观八年(634年)分辰州置,治龙檦县(今湖南洪江市西南黔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、芷江、会同、靖县、通道、新晃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。天授二年(691年)改为沅州。开元十三年(725年)以“沅”、“”声相近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,又改为巫州,仍治龙檦县,辖境西部略有缩小,新晃县划出。大历五年(770年)改名叙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边营

    明永乐初改宋兀喇城置,即今陕西靖边县西南新城乡。光绪 《靖边县志》 卷1: “旧治靖边营城,古夏州兀喇城……明景泰四年巡抚陆短改筑新城,俗呼新城堡。”

  • 白沙埠

    即今山东临沂市北二十四里白沙埠镇。民国《临沂县志》舆图:县北有白沙埠。

  • 泉沟

    本名泉眼沟。简称泉沟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泉沟。附近有大泉眼沟、小泉眼沟及西泉眼沟等村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昌图府图:东北有大泉眼。民国 《昌图县志》 图: 东北有泉眼沟。

  • 洺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以洺水为名。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。唐武德初复名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鸡泽、永年、曲周、丘县、肥乡、武安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

  • 诺睑川

    在今四川米易县境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 卷7: “诺睑川有锡山,出锡。”

  • 化城寺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。唐咸通中建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岩洞幽邃,乃裴通旧学之所。”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中心化城盆地。南对芙蓉峰,东有东崖,西为神光岭,北倚白云山,四山环绕如城。古人有“内外峰围涌

  • 奉符县

   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(1008) 改乾封县置,属袭庆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。金为泰安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泰安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改乾封县置,治岱岳镇(今山东泰安市)。宋、元为泰安州治

  • 乌海城

    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黑海乡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)征吐蕃,“军次大非川,将趋乌海……进至乌海城,以待后援”。即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北黑海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年),吐蕃入

  • 沈府君阙

    在今四川渠县北汉碑乡南汉亭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2渠州:双石阙“在大竹县北一里。其一镌云‘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’。其一镌云:‘汉新丰令交趾都尉府君’。其阙上各镌出屋宇禽兽飞走之像。又有单石阙二,

  • 犍为山

    一名大鹿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犍为县: “以 (犍为) 山为名。” 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1: 犍为山 “在县南十五里,形如伏犀。昔人以犍名县,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。旧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