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隆吉尔池
在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北。民国汪公亮《西北地理》:青海“柴达木盆地…(湖)大者数十,百年未变其形,如扎陵湖、阿拉克湖、辉同淖尔、布隆吉池、胡鲁池等, 皆衍大河之流者也”。
在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北。民国汪公亮《西北地理》:青海“柴达木盆地…(湖)大者数十,百年未变其形,如扎陵湖、阿拉克湖、辉同淖尔、布隆吉池、胡鲁池等, 皆衍大河之流者也”。
亦作乌丽、乌里。当今越南岘港南之广治至平治天省南部顺化、广治一带。《宋史·占城传》:“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。……北曰乌里州。”
隋大业五年(609)置,属河源郡。治所在曼头城(今青海共和县西南)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,治曼头城(疑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一带)。属河源郡。隋末废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陵州置,治所在仁寿县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境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陵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陵州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
一名杏园镇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。为古黄河津渡处。《旧唐书·李忠臣传》:忠臣拜濮州刺史,“移镇杏园渡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黄河重要津渡。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南。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土门壁甚坚,杏园渡亦难。
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。清设永宁营经制外委驻守。
故地在今阿曼南部之米尔巴特一带。旧说在今阿曼北部之苏哈尔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勿拔国边海,有陆道可到大食。王紫棠色,缠头衣衫。遵大食教度为事。”其地为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之地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,六朝建康子城北。《南齐书·东昏侯纪》:永元三年(501)夏,“于阅武堂起芳乐苑, 山石皆涂以五采,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,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。……又于苑中立市,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
旧名头梁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六里头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奉贤县(今奉城镇)东有“头桥”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头桥,人口 1400。古
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,海澄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海澄县: 港口堡 “在县 (治今海澄镇)北”。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