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蛮县
①东晋改平夷县置,为平蛮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
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为羁縻充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(1)东晋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。为平蛮郡治。南朝梁末废。(2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。属充州。后废。
①东晋改平夷县置,为平蛮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
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为羁縻充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(1)东晋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。为平蛮郡治。南朝梁末废。(2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。属充州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江府: 罗霄水 “源出罗霄山,分二派: 东流为秀江,西流入醴陵县界”。东流之水即袁江上源,西流之水入醴陵县界后合渌水。
隋改文安县置,属延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川县:“取吐延川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延安郡。唐属延州。宋属延安府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北
北宋改罗落桥置,属上元县。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石埠桥。宋置石步砦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。相传即六朝时罗落桥。北宋置石步寨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 8: 资县东岩 “去摩岩五里,有唐明渡,以明皇所经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 唐明渡 “在州东十里。相传唐明皇幸蜀憩此,故名”。
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建平府:上洪城,“《旧志》:在交州府东二百里。安南所置上洪府也。嘉靖中,莫登庸作乱,据安南,其故王黎譓之子宁结,国人攻之,登庸败走海阳,据上洪、下洪…
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分陇西郡置,属渭州。治所在渭源县 (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因渭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
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四九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宁县(今台山市)东南有四九墟。
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合坝夺杂寨土百户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。据林兴仁主修《台北县志》说:“附近为大嵙崁溪、横溪、三角涌溪,三川汇口之处,地呈三角形,故名。”
故地在今非洲东岸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麻林,去中国绝远。永乐十三年遣使贡麒麟。” 《郑和航海图》 译作麻林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