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江河
即今浙江宁波市东芦江。源自瑞岩山,北流经紫石乡、柴桥镇、穿山村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庐江河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源出瑞岩山,亦曰瑞岩溪,东北流二十里至穿山所之穿山碶,入于海,亦曰芦花港。嘉靖三十二年倭犯定海,守将刘恩至败之于芦花港是也”。
即今浙江宁波市东芦江。源自瑞岩山,北流经紫石乡、柴桥镇、穿山村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庐江河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源出瑞岩山,亦曰瑞岩溪,东北流二十里至穿山所之穿山碶,入于海,亦曰芦花港。嘉靖三十二年倭犯定海,守将刘恩至败之于芦花港是也”。
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(徐)陂水南流,绝蕲水,径历涧戍西。”即此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泾口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夹江县:“隋分龙游、平羌二县,于泾上置夹江县。今北八十里(十为衍文),有夹江废戍,即泾上地也。旧治泾上,武德元年,移于今治也。”
又称枞阳浦。即今安徽枞阳县长河。清名练潭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枞阳水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 云: 出桐城县东南硖石山,东南入于江”。
即牒珍州。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、石棉县境。
东汉永平十五年(72)改临淮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、沭阳县以南,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,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,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。建安十一年(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清 一统志· 饶州府一》: 洎山 “在德兴县东八十里。洎水发源于此”。
古称洈水。即今湖北松滋县南之洈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 “石牌河” 条下 “又有裴家河,在县南,流入油水”。
在今四川丹巴县东北中路乡中路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卓笼土百户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二载(757)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剑南西川节度使,简称西川节度使。治所在成都府(治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、蜀、汉、眉、嘉、邛、简、资、茂、黎、雅以西诸州,约当今
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。明正德 《汝州志》 卷1 《村店》: 郏县有冢头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