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庐江郡

庐江郡

①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,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,泾县、宣州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。汉武帝后治舒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、舒城、霍山县以南,长江以北,湖北英山、广济、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。东汉末废。

②三国魏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六安县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、舒城、霍山、庐江等市县及寿县部分地。吴所置庐江郡治所在皖县(今潜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西南部。西晋时将吴置庐江郡并入,辖境扩大至长江北岸。移治舒县(今舒城县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移治灊县(今霍山县东北)。南齐建元二年(480)移治舒县。梁移治庐江县(今庐江县),属湘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西晋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阳泉县(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)。后废。

④隋大业初改庐州置,治所在合肥县(今安徽合肥市西,唐移治今合肥市)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庐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庐江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改为庐州。


(1)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,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,泾县、宣城市以西和江西省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。汉武帝后徙治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、舒城、霍山等市县以南,长江以北,湖北省英山、武穴、黄梅和河南省商城等县市地。其后治所、辖境一再迁改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(2)隋大业初改庐州置,治合肥县(今安徽合肥市)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庐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庐江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又改庐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布袋嘴

   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西南布袋镇。日本占领期间设布袋嘴区。1920年后改设布袋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布袋镇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布袋澳“在八罩屿北。其形外狭内广,如布袋状,故名”。又作布袋口。

  • 凿台 (臺)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榆次市南约十里郭村。《战国策·秦第四》: “知氏伐赵,胜有日矣,韩、魏反之,杀之于凿台之下。”唐代为洞涡水侵圯,无复遗迹。

  • 大佘太设治局

    1926年划五原县东境及包头设治局、固阳县各一部分地置,属绥远特别区。治所在大佘太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)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33年改为安北设治局。1925年由五原县、包头设治局、固阳

  • 高仁镇

    即陶乐湖滩。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乡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。1941—1952年为陶乐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部。高仁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40。清末高姓定居于此,后成聚落。19

  • 龙阳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升龙阳县置,属常德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龙阳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龙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汉寿县。属常德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汉寿、沅江两县地。明洪

  • 抚宁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、昭平、岑溪等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②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为抚宁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米脂县西四十里,属绥州。大业初属雕阴郡。

  • 莞塘

    又名谢塘。在今江苏金坛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金坛县: 莞塘,“ 《志》 云:梁大同五年,南台侍御史谢贺之壅水为塘,种莞其中,因名。或曰南北谢塘也”。

  • 赤崖山

    ①一名朝阳山。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有故蜀王兵阑,亦有神作大滩江中,其崖崭峻,不可凿,乃积薪烧之,故其处悬崖有赤、白五色。”《明一统志》谓之赤崖山,云“崖岸壁立,瞰大江色若

  • 嵩陵

    五代周太祖郭威陵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三十六里周家村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太祖纪》: 后周太祖郭威死后,“葬于嵩陵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郑州新郑县: “周太祖嵩陵,在邑界自然山下。”

  • 窝北镇

    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肃宁县图: 东南有窝北。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窝北,人口2300。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,河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