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州

建州

①北魏永安中置,治所在高都城 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、沁水、阳城、陵川等县地。北齐废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安遂县 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地。隋大业初废。

③南朝陈称南建州为建州,治所在高平郡高平县(今河南商城县东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北二里。唐移治今邵阳市。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南梁州。

⑤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,治所在闽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武德六年 (623) 改为泉州。

⑥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建安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建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建州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北宋时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,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、周宁等县地。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(1162) 升为建宁府。五代晋天福八年 (943) 王延政在此称帝,建国号为殷。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范汝为亦起义于此。

⑦唐渤海置,属率宾府。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大城子古城。辖境约当今绥芬河中游一带。渤海亡后废。

⑧辽置,治所在永霸县 (今辽宁朝阳县西南黄河滩喀喇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大凌河中游地区。元属大宁路。明武洪中废,二十五年 (1392)改为营州右屯卫。


(1)北魏永安中置,治高都县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高平、晋城、陵川、沁水、阳城等市县地。北齐省。(2)南朝梁置,治安遂县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郁南、罗定等市县一带。隋大业初废。(3)西魏置,治车箱城(今山西绛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绛县东南。北周时废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建安县(今福建建瓯市)。属江南东道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建安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名建州。北宋属福建路,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,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、周宁等县地。南宋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升为建宁府。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年),王延政在此称帝,建国号殷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范汝为起义于此。(5)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,治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除顺昌县以上富屯溪和金溪流域之外全部地区。武德六年改为泉州。(6)唐时渤海国置,在今黑、吉二省交界的绥芬河流域,一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附近。渤海亡后废。(7)辽置,治永霸县(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大平房镇)。辖境约当今朝阳县西南一带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树头

    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独树头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兰山县 (今临沂市) 东北有独树头。

  • 乐都县

    ①东汉改吞列县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。三国魏废。②唐武则天久视元年(700)析绥山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县东南乐都镇。寻省。③1928年改碾伯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乐

  • 那扶营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那扶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那扶营“为肇庆府恩平县交界地方。本朝康熙元年设都司防守”。

  • 威信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威信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威信县。1934年改威信县。

  • 西泇河

   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西泇河,由山东苍山县入境,与东泇河会为泇河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泇水“西泇出峄州东北抱犊山,东南流至三合村,与东泇合”。

  • 浊鹿

    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北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燕人伐赵,围浊鹿,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,败燕师于勺梁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燕国攻打赵国,“围浊

  • 岩坑山

    ①一作阳鲁山。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。后金天命九年 (1624) 于此建东京陵。清顺治八年 (1651) 封此山为积庆山。②在今浙江浦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浦江县: 岩坑山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

  • 落屯县

    唐永徽元年 (650)置,属振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7吉阳军引 《元和志》 云: “在落屯洞,因以为名。” 五代南汉时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置,治今海南省

  • 玄岳

    即恒山。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里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崞县“南面玄岳,右背崞山”。

  • 怱谷

    又作葱谷、忽谷。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元年 (397),“凉王 (吕)光遣太原公 (吕) 纂将兵击沮渠蒙逊于怱谷,破之,蒙逊逃入山中”。胡三省注: “怱谷当在删丹县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