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恭州

恭州

①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析南宁州置,治所在朱提县 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滇东北的大部地。隋大业初废入开边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复置,治安上县 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及鲁甸县地。七年 (624) 治朱提县 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八年 (625) 改名曲州。

②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于广平县置,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一说在黑水县西沙石多乡西干市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马尔康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恭化郡,并改广平县为和集县。乾元元年(758) 复名恭州。大历五年 (770) 徙治山险处。后废。

③北宋崇宁元年 (1102) 改渝州置,治所在巴县(今四川重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、江津、璧山、永川等市县地。。南宋淳熙十六年 (1189) 升为重庆府。

④即敬州。治所在程乡县 (今广东梅州市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梅州: “本潮州梅乡县。南汉置恭州。”清吴兰修 《南汉地理志》 敬州: “避翼祖讳称恭州,非实改也。”


(1)隋开皇四年(584年)置,治今云南省昭通市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昭通、鲁甸等市县。后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八年改曲州。(2)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析静州置,治广平县(后改和集县,今四川红原县南刷经寺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红原、黑水等县一带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恭化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恭州。广德元年(763年)地入吐蕃。(3)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改渝州置,治巴县(今重庆市)。属夔州路。辖境约相当今重庆市区及江津市等地。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年)升为重庆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楼观山

    亦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楼观镇。上有周康王大夫尹喜宅、老子陵、楼观等故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老子陵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石楼山,又名楼观山”。

  • 两川

    唐代东川、西川的合称。《新唐书·方镇表》:至德二载(757),“更剑南节度号西川节度使,兼成都尹,增领果州。以梓、遂、绵、剑、龙、阆、普、陵、泸、荣、资、简十二州隶东川节度”。此两川之名所由起。《旧唐

  • 秃马温山

    在今伊朗德黑兰东北达马万德山。《元史·曷思麦里传》:“追袭扎剌丁等于阿剌黑城,战于秃马温山, 又败之。”

  • 武平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改熊韬卫置,属河南都司。治所即今安徽亳州市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改熊韬卫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。原属河南都司。后属中府。清废。

  • 榕津寨

   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六十里榕津村。明于此置巡司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东榕津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汤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小汤山镇。《元一统志》:“在昌平县东南三十五里,地名汤山,其上有寺。”清康熙中于此建行宫,并于泉泮凿石为池,乾隆初扩建为浴池。所出泉水温度高,又含硫质,故名汤泉。今已辟为小汤山疗

  • 蒲婆岭

    亦作蓬婆岭。即今四川理县西北之鹧鸪山、大白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二十六年 (738),“仪凤中,吐蕃陷安戎城而据之,其地险要,唐屡攻之,不克。剑南节度使王昱筑两城于其侧,顿军蒲婆岭下,运资粮以逼之

  • 柳子山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合檀溪水,水出县西柳子山下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80襄阳府: 柳子山 “在襄阳县北七里。襄河、檀水出其下。又有柳子水,梁简文为州,日泛舟穷柳子之源”。

  • 兴教寺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。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。总章三年(670)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。唐肃宗题塔额“兴教”二字,故名。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。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。寺西慈恩塔院内,有玄奘

  • 剑河县

    1914年改清江县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剑河县城位于沅江支流清水江南岸。清水江亦名剑河,故县以剑河为名。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中段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