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抚州

抚州

①隋开皇九年(589)以临川郡改置,治所在临川县(今江西临川市西)。大业初改为临川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为抚州,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临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抚州。宝应元年(762)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。自隋设抚州始,辖境屡有减缩,唐武德七年(624)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。五代南唐以后又缩小。宋时仍为抚州,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为抚州路。

②金明昌四年(1193)置,治所在柔远县(今河北张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县以西, 内蒙古集宁市以东地区。蒙古中统三年(1262)改为隆兴路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临川郡置,治临川县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,唐宝应中移治今临川区)。时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,即以“抚”名州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大业初复为临川郡,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为抚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、东乡县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、宝塘水流域地。五代南唐分所辖南城、南丰两县属建武军,辖境缩小。两宋属江南西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抚州路。(2)金明昌三年(1192年)置,治柔远县(今河北张北县)。属西京路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县以西,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东地区。蒙古中统三年(1262年)升为隆兴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蒿尖山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,与绍兴县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 “丰山” 条下: 壕山 “在府东七十里。下临舜江,接上虞县界,一名蒿尖山”。

  • 南通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,位于皇路礁西南42海里,为一完整环礁。低潮时只有部分礁石出水,环礁成节不连续,故中国渔民向称丹积或丹节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路易萨礁。1947年改名南通礁。

  • 蓼角咀

    即料角咀。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。旧为大江入海之冲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23 海门县: 料角咀,“ 《江防考》: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,以及吕四、卢家等场,沿于杨树港、海门县里河镇,以达于通州,此海门县之南

  • 宣光

   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 光绪十年 (1884),“唐景崧与刘永福、丁槐军攻宣光,力战大捷”。

  • 夹浦山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夹浦山“在河阳县北,弥勒石溪及冷塘二水合流其下,故名”。

  • 石耶洞军民府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乡(石耶场)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改为石耶洞长官司。

  • 百际岭

    在今浙江开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开化县:百际岭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其相接者有风岭,与婺源县接界。明初下徽州,元将李克鲁退屯浙西扎溪源,既而前军至界首百际岭,元兵逆战,大败之”。

  • 黄陵城

    在今四川开县东六里丰乐镇黄陵村。五代时土人黄、侯二家所筑,因名黄侯城,后衍为今名。明崇祯十四年 (1641),张献忠义军大败官军于此。《明史·张献忠传》: “总兵猛如虎、参将刘士杰追之开县之黄陵城,贼

  • 太仆寺左翼牧厂

    清置,属太仆寺。驻地在喀喇尼敦井(今内蒙古太仆寺旗南)。《清一统志·牧厂》:太仆寺左翼牧厂“在张家口东北一百四十里喀喇尼墩井。东西距一百三十里,南北距五十里”。后废。清顺治以后置,由察哈尔游牧八旗的镶

  • 即妹。殷邑名。今河南淇县城。《诗经· 鄘风·桑中》: “爰采唐矣,沬之乡矣。” 西周初武庚及卫国相继都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