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州

新州

①南朝梁武帝置,治所在新兴县 (今广东新兴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新兴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新州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为新州路,十九年 (1282)仍降为新州,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
②南朝梁普通中置,治所在新阳县 (今湖北京山县)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为温州。

③南朝梁末置,治所新城郡 (今四川三台县)。西魏治昌城郡 (治昌城县,今三台县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射洪、中江、盐亭等县地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梓州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新野县 (今河南新野县)。同年废。

⑤唐光启中改妫州置。治所在永兴县 (今河北涿鹿县)。辽改为奉圣州。

⑥辽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。统和八年 (990) 改为武安州。


(1)南朝梁武帝置,治新兴县(今属广东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新兴县地。宋属广南东路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为新州路,十九年复为州。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省入肇庆府。(2)南朝梁普通末置,治新阳县(今湖北京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。西魏改名温州。(3)南朝梁武陵王置,治昌城县(今四川三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、盐亭、射洪等县。隋开皇末年改梓州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新野县(今河南新野县)。寻废。(5)唐光启中置,治永兴县(即今河北涿鹿县)。属河东道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鹿、怀来等县地。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年)入辽,改名奉圣州。(6)契丹耶律阿保机以杏埚新城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。辽统和八年(990年)改名武安州。近说:辽景宗已置武安州于木叶山(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)下杏埚,圣宗统和八年城杏埚新城,迁武安州民户至新城,遂改为新州。属中京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山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(旧东山)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,改为铜山营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。属镇海卫

  • 中峰山

    在今四川威远县西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威远县:中峰山“山峰高耸,与资县分界”。

  • 东谷涧

    一名东涧。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万泉县:“东谷涧在县南, 自孤山东谷中发源,北流八里,入于沙涧。又东北入稷山县,注于汾水。”

  • 万安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镇东卫。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万安。清康熙三年(1664)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福清市东南万安。属镇东卫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废。

  • 平西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会州平西砦“绍圣四年赐名,地本青石峡,属熙河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平西砦“明初洪武二年,元故将扩廓袭兰巩境内。三年遣徐达等御之,达至平西,

  • 唏显山

   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都康州: 唏显山 “在州治 (今都康乡) 北”。

  • 庆云山

   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、与乌珠穆沁旗交界处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庆州:“庆云山, 本黑岭也。圣宗驻跸, 爱羡曰:‘吾万岁后,当葬此’。兴宗遵遗命,建永庆陵。”在山麓有辽圣宗、兴宗、道宗三帝及后

  • 上潘州

    北宋分潘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明曹学佺卷31《边防记》:“宋时分上、中、下潘三州。今阿失寨即上潘州。”元属吐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

  • 沐英墓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南殷巷乡将军山(旧名观音山)南麓。沐英(1345—1392),字文英,定远(今属安徽)人。明初将领。朱元璋义子。因征服西南地区有功,封西平侯,镇守云南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病卒

  • 广德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广德军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广德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地。明初改为广德直隶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广德军置,治广德县(今属安徽)。属江浙行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