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弘县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明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入越裳县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明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入越裳县。
①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西洋岛。见于清《海国闻见录》图。②指今南海西部。元大德《南海志》卷7:“单马令国管小西洋。”“三佛齐国管小西洋”。元代及明代初期,似以马六甲海峡为准划分大、小西洋。③明末以后一般指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。《清一统志 ·抚州府一》: 英巨山 “在临川县东三十五里。荀伯子 《临川记》: 岩内有石人,坐盘石上,体尘秽则兴风,润则致雨,晴则遍体鲜洁,如王莹净”。
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(鸭江)支流龙岩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四十八渡水“在隆化县东三十里。两山壁立,一水弯环其中,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,其门有穴如户牖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坡头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吴川营有把总驻大波。
又作和罗哈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“呼拉喀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
即今河北曲周县东南侯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曲周县 “香城固堡” 条下载: 侯村堡 “在县东南四十五里”。在河北省曲周县东南部。面积95.3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侯村,人口3030。古代
①亦名高城岭。在今广西岑溪县北二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9藤州: 高城岭 “在岑溪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岑溪县: 高城山 “蟠结高远。土人以为石城。岭有巨石如人立状”。②亦名石城山、石矩山。
在今广东顺德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伏波桥在“县南二里。《志》云,桥西南五里有乡名石桶,南越相吕嘉故乡也。嘉闻汉兵分道南下,于其地筑石瓮、金斗二城,及兵败,遂遁于此。伏波将军路博德遣兵
即今广东徐闻县西北下桥镇。清宣统《徐闻县志》卷1:下桥市在“县西北四十里”。
即圃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。即“圃田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