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朔方郡

朔方郡

①西汉元朔二年 (前127) 置,治所在朔方县 (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什拉召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西北部及巴彦淖尔盟后套地区。东汉时移治临戎县 (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布隆淖乡古城)。永和五年 (140) 徙治五原县 (今乌拉特前旗东南)。建安二十年 (215) 废。东汉时,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牧于此。后赵于朔方故城复置朔州朔方郡。前秦以后废。

②北魏置,属东夏州。治所在魏平县 (今陕西子长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子长、米脂、清涧、吴堡、绥德等县及子洲县大部地。后废。

③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夏州置,治所在岩禄县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审旗、鄂托克前旗大部及陕西靖边县、横山县部分地。隋末为梁师都所据。唐贞观二年 (628) 复为夏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改为朔方郡,乾元元年(758) 仍改为夏州。


(1)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置,治朔方县(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北什拉召附近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。东汉移治临戎县(今内蒙古磴口县北布隆淖古城)。末年废。(2)北魏置,治魏平县(今陕西子长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子长、清涧等县地。北周时废。(3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夏州置,治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大理河以北的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、乌审旗等地区。唐初仍改夏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改朔方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又改夏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涧水

   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西门河,为流沙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两涧水“在所西。《志》云:所东西各有涧,至登高山下合为一。汉源之田,仰此以灌溉”。

  • 沙市

    ①一名沙头市。即今湖北荆沙市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白湖,渺然无津。抛江, 至井子铺……日入,泊沙市。”即此。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至荆南之沙头,宿沙头。一名沙市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沙市,地本

  • 乌聊山

    即今安徽歙县城内之长清山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齐传》:歙帅“毛甘万户屯乌聊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8歙县:乌聊山“在县东南二百六步,上有毛甘故城。后汉末,贼毛甘万户屯于此,吴将贺齐讨平之”。隋末,汪华亦据此

  • 秀水

    ①又作绣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宋张尧同《嘉禾百咏·秀水》:“好景明于画,长浮五色波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秀水“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。亦称绣水,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湖南慈利县

  • 宣文堂

    北魏平城宫殿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 太和十二年 (488) 九月,“起宣文堂、经武殿”。太和十七年 (493),“三月戊戌,改作后宫,帝幸永兴园,徙御宣文堂”。

  • 款龙溪

    又名大龙溪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余里,为渠江支流。《宋史· 度宗纪》: 南宗咸淳三年 (1267),“张钰护合州春耕,战款龙溪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白环堡

    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嘉定十年(1217),“金人攻白环堡,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和龙峪

    又名大拉子、大砬子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。清设分防经历于此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和龙县: “光绪十一年,吉韩通商,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。二十八年,置分防经历,属延吉。”

  • 丰利山

    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。《隋书·元谐传》:开皇元年(581),吐谷浑寇凉州,“谐率兵出鄯州,趣青海,邀其归路。吐谷浑引兵拒谐,相遇于丰利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十三

  • 龟角尾汛

    清置,在今江西赣州市城北,当章、贡二水合成赣江之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