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杜甫墓

杜甫墓

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北康店西邙岭上。杜甫(712—770)字子美。唐朝著名诗人。其先代由原籍襄阳迁居巩县(今巩义市)。安史乱前寓居长安(今陕西西安)近十年。后移家成都。晚年携家出蜀,病死湘江途中(一说死于耒阳)。灵柩厝于岳州(今湖南岳阳)。元和八年(813)其孙杜嗣业迁葬于此。墓地东西并排三土冢,西为杜甫墓,向东依次为长子宗文、次子宗武之墓。冢前有石碑两通,前碑题“唐杜少陵先生之墓”,后碑题“杜少陵墓碑”。一说迁葬于河南偃师首阳山下,今偃师市西八里前杜楼北亦有杜甫墓。墓前有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)石碑一通,碑正面楷书阴刻“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之墓”。

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八里杜楼村。杜甫(712—770),字子美。生于河南巩县窑湾村。曾任右拾遗、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。著有《杜工部诗集》16卷。晋代杜预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坟墓均在今偃师市西杜楼村。杜甫因仰慕杜预,曾在偃师县西首阳山下筑室居住。唐大历五年(770)杜甫病死在潭州向岳州途中的湘江舟船上,时年59岁。他死后,家人无力运灵柩归葬,遂将其厝于岳州。直至43年后,即元和八年(813),其孙杜嗣业从岳州平江启其灵柩归偃师,葬于首阳山下先人杜预墓前、祖父杜审言墓侧。元稹为之作墓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草湖

    在今甘肃山丹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山丹卫: 南草湖 “在卫城南,周回九里。又西草湖,在城西十里,周回 七里,与南草湖水皆可溉田”。

  • 天雄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天祐元年(904)以魏博节度使号为天雄军,治所在魏州(五代唐改名兴唐府,后晋改名广晋府,后汉改名大名府,在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五代为梁所并。唐末、五代方镇名。(1)唐大中三年(849年

  • 庙坝场

    即今四川富顺县北一百里庙坝镇。民国《富顺县志》 卷3: 庙坝场 “东距县一百里。东连隆邑,北接内江,东北极边,悬为一角”。

  • 龙泉场

   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(943)置,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(旧名什善镇)。后升为龙泉县。五代南唐保大元年(943年)置,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。五代周显德七年(960年)升县。

  • 光武泉

    在今山东枣庄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峄县:光武泉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引流为巨龙河。相传光武征董宪时, 曾驻于此。下流合于泇河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0谓“光武驻跸之说殊属附会,光武当为元武。元武为北方宿

  • 青冈岭

    一名青冈峡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四年 (716),突厥降户叛,“张知运不设备,与之战于青冈岭,为虏所擒”。即此。

  • 停洞铺

    即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停洞乡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 “朗洞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停洞铺”等皆戍守处。“停洞” 系侗语音译,意为岩边的寨子。

  • 九江国

    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,都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东北)。辖九江、庐江二郡,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大部与江西全境。后改名淮南王国。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,都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东北)。辖九江、庐江二郡,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

  • 宜寿宫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宜寿宫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周、隋时建”。

  • 其山

   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。东泇水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5作 “旗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