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安堡
在今贵州都匀市东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“苗‘贼’七千人攻围杨安堡,都指挥刘英统兵觇之,为所困。命镇巡官往援,乃得出”。即此。
在今贵州都匀市东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“苗‘贼’七千人攻围杨安堡,都指挥刘英统兵觇之,为所困。命镇巡官往援,乃得出”。即此。
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 (784) 置,治所在同州(今陕西大荔县),由同州刺史领之。乾宁二年(895) 改为匡国军。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(784年)置,治同州(今陕西大荔县)。领同、晋、慈、隰四州。同年罢。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龙乡县(今广东罗定县南)。隋废。②辽太宗置,治所在双城县(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六十里古城子村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铁岭县以西、法库县以南一带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辽太宗置,治双城(今辽
清置,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三间房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哈密:三间房卡伦“距城四百六十里”。清末废。
南朝梁改希水左县置,为永安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。以浠水为名。隋初属蕲州。大业初属蕲春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名兰溪县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蕲水县。1933年复名浠水县。闻一多为本县人。
清置,即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满族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克尔素站又西南八十里至叶赫站。”后废。
唐宝应元年 (762) 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。唐末废。
在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三年 (883),“李克用进军乾坑,与河中、易定、忠武军合; 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陂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旧书》 作 ‘良天陂’,在成店西三十里。
①指今广东大埔县西北梅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小河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源出惠州府龙川县界, 东流经长乐、程乡二县界, 会为三河”。②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小河“在(
在今河北魏县西南。《魏书·地理志》:临漳县有 “鸬鹚陂”。《水经·洹水注》: 洹水枝聿“东径鸬鹚陂,北与台陂水合。陂东西三十里,南北……注白沟河”。
西晋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、谅山、兴海等省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