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林镇

松林镇

即今山东临清市东北三十五里松林镇。为往来孔道。民国 《清平县志》 有松林镇。


(1)在山东省临清市东北部。面积51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林,人口 5300。相传,明代初期建村,有杜、张两姓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,当时附近有一片松树林,故得村名“松树林”,后简称松林。1946—1956年隶属清平县王集区,1956年划归临清县,仍属王集区辖。1958年撤区建立红星公社,后改为松林公社。1963年改为松林区。1971年撤区并社,仍为松林公社。1984年建松林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等。有金属、化工、建筑、建材、酿造、纺织等厂队。永馆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广汉市东南角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林,人口450。1942年建场,因松林寺得名。1949年为松林乡,1958年为松林公社,1981年复松林乡,1995年改置松林镇。产玉米、甘薯、小麦、稻、花生。盛产红橘、甜橙。有化纤、食品、榨油等厂。耕牛市场著名。连官公路经此。有被誉为“桃花之海”的松林桃花游览地。(3)在贵州省遵义县西部。面积152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林村,人口 4000。因附近多松林,故名。1932年置松林、天台等乡,1941年置松林、干溪二乡,1950年于此设区。1953年后几次分合变更。1992年以松林镇及丁台、庙林、新庄三乡并置松林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烤烟等。附近多磷矿。遵松公路终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山石窟

   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四十里龙山东巅。共有洞窟9个(其中第9窟已毁),开凿于古昊天观遗址旁东、南两个崖面上。洞窟主体分三部分,第4、5窟为一组, 居崖面主要位置;第1、2、3窟为一组,分上、中、下三层;第6

  • 儿国

    商代方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。西周时为邾国所灭。

  • 武阳江

   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彭山县: “东北滨大江,内江自双流县流入焉,即牧马川也,合流而南,亦曰武阳江。”

  • 柔凶坞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左督护阴预与 (裴) 苞战陕西,大败之,苞奔桑(柔) 凶坞。”

  • 板渚

    黄河津渡名。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北邙乡牛口峪附近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板城北,有津谓之板城渚口。” 《隋书· 炀帝纪》: 大业元年(605) 开通济渠,“自板渚引河通于淮”。《元和志》卷5汜水

  • 北胜府

    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升北胜州置, 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。《古今图书集成·方舆汇编》 职方典永北直隶厅:“元以兵自北来,首捷此土,故名北胜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、华坪两县地。明洪

  • 曲水池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12鄂州江夏县:曲池水“在县东三里。梁太清四年邵陵王纶为富水郡太守,雅好宾客,乐于诗酒,每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,故以效之”。

  • 林虑山

    原名隆虑山。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 夏馥被诬陷,“乃自翦须变形,入林虑山中”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王德仁拥众数万,保林虑山为盗

  • 欣都思

    亦作身毒、欣都、印毒、印都信度、胫笃。即今印度。《元朝秘史》 卷13: “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 (勒) 丁并蔑力克王,追过申河,直至欣都思种地面。根寻不见回来,却将欣都思边城百姓的驼羊都虏了。”

  • 木马县

    南朝梁大同中置,为东巴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。以木马河为名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