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桥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六里柯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柯桥,“ 《志》 云: 其地水流汗漫, 陂深曲, 为境内之险, 亦曰柯桥市”。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六里柯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柯桥,“ 《志》 云: 其地水流汗漫, 陂深曲, 为境内之险, 亦曰柯桥市”。
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五十四里垛庄镇。清康熙二年 (1663) 置驿丞,乾隆十四年 (1749) 改置巡司。在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垛庄。清康熙二年(1663年)置驿丞,乾隆十四年(1749年)改设巡检司。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八里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为方番长官司。
西周、春秋邑名。在今河南孟县南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王 “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、原、絺、樊、隰、郕、攒茅、向、盟、州、陉、隤、怀”。宋元人注: “盟,盟津。”古邑名。西周、春秋邑。在今河
即隰宁驿。今河北沽源县南小厂。后废。在江西省吉水县西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谷村,人口4500。因位同江北岸山谷中,因名。1949年为盘谷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乡,
在今西藏东南部,西界门隅,东界下察隅,南邻印度。珞渝是藏族对珞巴族居住区的称呼,藏语意为南域。17世纪末叶珞渝就置于五世达赖的统治之下。19世纪中叶,西藏地方政府曾将珞渝划归波密土王管辖。1944年珞
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马援率师讨先零羌,羌人“拒浩亹隘。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”。
亦名铁公铺、铁冈铺。即今湖南衡南县(衡阳市) 西南四十里铁市乡。唐代即有铁矿铺之名,以在此开采铁矿而得名。
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新宁县: 峨城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,遗址犹存”。清同治 《新宁县志》卷5: 嘉庆元年 (1796),“十二月 (徐) 添德合众攻峨城
即今广东徐闻县西迈陈镇。明洪武初置东场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徐闻县西迈陈。明洪武初置东场巡检司治此。
即今河南沈丘县 (槐店镇) 南十八里莲池乡。明嘉靖 《沈丘县志》: “莲池集,在治 (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) 西四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