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桂阳县

桂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17桂阳县: “在桂水之阳,以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兴郡。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为阳山郡治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为连州治。大业初为熙平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连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 为连山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为连州治。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为连州路治,十九年 (1282) 升为桂阳州。

②北宋太平兴国初改郴义县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。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移治今汝城县。元属郴州路。明、清属郴州。1913年改名汝城县。

③1913年改桂阳州置,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今湖南桂阳县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汉置,治今广东省连州市。因处桂山之南,故名。自汉至南朝陈,历属桂阳郡、始兴郡、阳山郡。隋先后为连州、熙平郡治。唐、宋为连州治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为桂阳州。(2)古旧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避太宗赵光义讳,改郴义县置。治今湖南省汝城县南石塘村,三年移治今汝城县。属郴州。元属郴州路。明、清属郴州。1913年因与本省桂阳州重名,改名汝城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、湘江支流舂陵水中游。属郴州市。面积 2954 平方千米。人口78.7万。辖14镇、2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为郴县地。东晋分郴县置平阳县,治于今城关镇,属平阳郡。南朝陈县省。大业末萧铣复置平阳县,属桂阳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废,八年复置,属郴州。元和初于平阳县设桂阳监。唐末马氏省平阳县入监。北宋天禧三年(1019年)复置平阳县于为桂阳监。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升监为桂阳军,仍治平阳县。《舆地纪胜》桂阳军:“以其在桂洞之南,故曰桂阳。”元为桂阳路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桂阳府;九年降为县,并省府治平阳县,十三年升为州,属衡州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升直隶州。1913年废州改为桂阳县。1914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郴县专区,1951年属郴州专区。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,1954年复属郴县专区。1959年新田县并入。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1年原新田县析出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湘南中低山区中部,地形以山地为主。舂陵水自西南向东北流贯,支流甚多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为主,为全国八大产烟县之一。林产有松、杉、油茶、楠竹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锰、铅、锌、锑、钼、石墨等。工业有汽车修配、农机、化肥、棉织、酿酒、卷烟等厂。郴嘉窄轨铁路经过县境。公路有衡桂、郴道、桂临、桂宁等干线。舂陵水可通木船。纪念地有欧阳海烈士铜像。古迹有宋建东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武军城

    唐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改渔阳军置,在今北京市密云县。开元十九年 (731) 废。

  • 丽阳镇

    亦作泥阳。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丽阳镇。清康熙《藁城县志》图:西南有泥阳村。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藁城县图作泥羊村。

  • 禹门渡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,黄河渡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蒲州河津县: “西北有龙门山,夹河对峙,下有禹门渡巡检司。”

  • 邑市县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路南州。治所在邑市城(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)。明弘治三年(1490)废入路南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。属路南州。弘治

  • 神居山

    又名天山。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南六十里天山乡之土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30高邮县: “土山在县西南。按 《南兖州记》 云,高邮界有土山,上有土井、石臼,山下之人时见人着朱高冠,徘徊井侧。或云古列仙之宅焉。《

  • 称钩湾镇

    即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六十里称钩驿乡。清时置驿丞和递运所于此。

  • 浮水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,东入盐山县界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浮水 “首受清河于 (浮阳) 县界,东北径高成县之苑乡城北,又东径章武县之故城北……浮渎又东北径柳县故城南……浮渎又东北径汉武帝望海台,又东注于海。

  • 狐胡国

    一作孤胡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车师柳谷 (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达板城)。即“孤胡国”。

  • 桐川

    又名桐汭水、桐水。即今安徽郎溪县境郎川河及桐汭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28广德县: “桐汭水在县西五十里。春秋楚子期伐吴,至桐汭是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3广德县: “桐水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源出白石山,北

  • 惠么 (麽) 部

    又作维摩部。宋大理置,属最宁府。在大维摩山上 (今云南砚山县东部)。元改维摩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