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干 (乾) 县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
即涪水。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“枳县郡东四百里,治涪陵水会。” 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“水乃延江之枝津,分水北注,径涪陵入江,故亦云涪陵水。”
北宋置,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乐州:“安川堡故膘哥堡,在巴金岭上,元符二年收复,三年赐名,东至湟州界七十里,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,南至安乡关三十里,北至宁川堡四十里。”北宋元符三年(110
①汉曰雷陂。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葬隋炀帝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都县: “东十 一里有雷塘,贞观十八年,长史李袭誉引渠,又筑勾城塘,以溉田八百顷。” 宋以后渐湮废。《方舆
即东阳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西。清光绪《抚宁县志》卷1:阳河一名洋河,“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,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,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”。
即今浙江曹娥江上源澄潭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嵊县: 宝溪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: 源自天台,行百二十里为宝溪,又北流十里为上碧溪,至县南十里合于新昌溪,又西北会于剡溪”。
在今天津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静海县:尹儿湾“在天津卫城东。永乐初,建百万仓于此。因筑城置卫,以贮海运。今去城八里,有运粮河,旧自海口达尹儿湾之运路也”。
唐置,在今新疆库车县西渭干河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安西西出柘厥关,渡白马河,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。”
战国秦邑。即今陕西乾县东十里好畤村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发吏攻毒,毒败亡走,追斩之好畤。”即此。后改置好畤县。(1)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即今陕西省乾县东好畤村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发吏攻毐,毐败
南朝梁末置,治所在东阳郡长山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、衢江流域各市县地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南朝梁末置,治东阳郡(今浙江金华市区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、东阳、永康、武义、浦
即今长江南源木鲁乌苏河支流尕尔曲河。在青海西南部。《清一统志 · 西藏》: 喀七乌兰木伦河 “源出巴萨通拉木山西北四百余里什达尔乌兰达布逊山,东南流五百余里,入木鲁乌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