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兴郡
南朝梁置,治所在梁兴县 (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临泉县地。北齐废。
南朝梁置,治所在梁兴县 (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临泉县地。北齐废。
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之官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官江在 “府西南三十里”。
又名江东桥。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建于南宋嘉定年间。相传初建时,桥基屡建不稳,偶见有虎负子渡江,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,桥基遂固。故又名虎渡桥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 虎渡桥 “在龙溪县东四十里,
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境。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。《周书·突厥传》:西魏废帝二年(553),“科罗号乙息记可汗,又破(邓)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”。古山名。《北史·突厥传》作赖山。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
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龙会山在“府西四十里。双峰耸立,其并峙而错萼者曰万岁岭,宋隆祐太后经此,指问此山,舆人权以万岁对,因名”。
五代梁东都、晋汉周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内宫城东一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,“帝于宫中起火,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,为亲军将薛超所持。俄而 (张) 彦泽自宽仁门传契丹主与太后
即今山东平原县西恩城镇。明、清为恩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高唐州恩县:“今治本许官店,洪武七年七月徙于此。”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置,属焉耆府。治所即今新疆若羌县。民国初属阿克苏道。1920年属焉耆道。1930年焉耆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59年改为若羌县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
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之博南山。元代称金浪山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永昌府: 金浪山 “古博南山也,极为险隘”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东北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三年(前699)“莫敖缢于荒谷,群帅囚于冶父,以听刑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江陵县津乡刘昭注引《荆州记》曰:“县东三里余有三湖,湖东有水名苌(按
在今江西樟树市城内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7临江府:化梭亭“在府治东北三十里清江镇。晋陶侃渔于雷泽,得织梭挂壁间,一日雷电,梭化为龙而去。后人遂作亭于陶母墓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