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观山
亦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楼观镇。上有周康王大夫尹喜宅、老子陵、楼观等故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老子陵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石楼山,又名楼观山”。
亦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楼观镇。上有周康王大夫尹喜宅、老子陵、楼观等故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盩厔县: 老子陵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石楼山,又名楼观山”。
在今浙江安吉县 (递铺镇) 南十六里,接余杭市界。历史上为江、浙间要隘。南宋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 卷30: 建炎三年 (1129) 十二月癸未,“是日,完颜宗弼自安吉进兵过独松岭,叹曰:‘南朝
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海门县“余东场”条下:“余西场在州东五十里,又东二十里为余中场。”后并入余西场。民国初复以余东场并入,改余西为余中,即今江苏通州市东南余西乡。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。源出骊山,北流入渭。古戏亭在其西。《史记·秦二世本纪》:“二年冬,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。”即此。古水名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。源出骊山,北流经古戏亭东,又北入渭。秦二世二年(前
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南苏峪口。明中叶为防御俺答而于此设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:苏家口“在州东北八十里。嘉靖中许论言渤海所当山陵之北,其间有苏家口,实为扼塞之处”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怀庆府河内县:十二回山“山麓旋绕,凡十二回”。
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八十七里施家堡乡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师家(堡)下八里为四望堡,又二里为小河所矣。”
古国名。又名萧同。春秋时为宋国附庸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十二年 (前682),宋万弑闵公,“群公子奔萧”。鲁宣公十二年 (前597)灭于楚。后迭为楚、宋之邑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楚之
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荡口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匮县: “荡口镇在城东南五十里。”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、鹅真荡西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荡口,人口 8000。原名丁村
即今湖南常宁县西之宜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宜溪水 “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……众川泻浪,共成一津,西北流,东岸山下有龙穴,宜水径其下,天旱则拥水注之,便有雨降,宜水又西北注于湘”。
在今山东桓台县北,接博兴、高青二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新城县 “鱼龙湾” 条下: “又有麻大泊,在县东北五十里,为钟水之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 麻大泊 “俗名官湖,又名锦秋湖。周五六十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