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塘
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南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细水又东南积而为陂,谓之次塘。”
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南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细水又东南积而为陂,谓之次塘。”
在今陕西志丹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保安县“唐毛山”条下:石楼台山“以山岩层叠而名”。
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四十五里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景泰三年(1452),镇守松潘刑部左侍郎罗绮等奏:雪儿卜寨等“累年纠合于安化关劫掠”。
①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后废。②1929年改兴京县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在新宾堡 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)。1945年改属安东省。1949年属辽东省,1954年仍属辽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城县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唐属洛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新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。以伊阙山
清置,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9奇台县:苏吉东北八十里为“元湖驿”。
在今陕西靖边县西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下》:元丰五年(1082)五月,“沈括请城古乌延城以包横山,使夏人不得绝沙漠”。
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雾云山,“ 《县志》: 山形高峻,每辰卯之交烟云吞吐,回合山麓”。
①北魏熙平二年(517)置,治所在饶安县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以沧海为名。”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清池县(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
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,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(今江西宁都县)。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、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。以
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南蓝家关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 “头关” 条内: “又县东南四十里蓝家关,皆境内要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