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安州

武安州

①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治所在思勤县(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走马乡陶唐村)。开元二年 (714) 废。

②唐置,治所在武安县 (今越南海防市海防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海防、鸿基一带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武曲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武安州。后废。

③辽统和八年 (990) 改新州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沃野县 (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敖汉旗东部地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降为武安县。

④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龙泥城千户置,为会川路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改为武定县。二十四年 (1391) 复改为武安州。后废。

⑤元至正十二年 (1352) 改徐州路置,属归德府。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二里武安城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徐州市、铜山县及安徽萧县地。明洪武初复改徐州。还治今徐州市。


(1)唐置,治今越南海防市西北。属安南都护府。辖境约相当今越南海防、鸿基、吉婆岛等地一带。后废。(2)武周圣历二年(699年)置,治思勤县(今广西昭平县东北、思勤江西岸)。唐开元二年(714年)废。(3)契丹耶律阿保机以杏埚新城置新州,辽统和八年(990年)改名武安州。治沃野县(今敖汉旗东白塔子村)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地。属中京道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降为县。(4)本名龙泥城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州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南。为会川路治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鹿洞

    又名鹿洞。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四里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白鹿洞“在庐山东南,本李渤书堂,今为学宫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白鹿洞书堂“唐李渤与兄涉偕隐于此山,尝养一白鹿

  • 葛源山街

    即今江西横峰县东北葛源乡。地当葛源水南。清同治 《广信府志》 卷1兴安县: 葛源街在“县北六十里,环源皆山,罗列如城。居民稠密,店铺四百余家。产米谷、葛粉、桐油”。

  • 长泽川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十一年(776),“吐蕃寇石门,入长泽川”。即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苏木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十一年(776年)“吐蕃攻石门,入长泽川”,即此。

  • 险渎县

    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台安县东南二十里孙城子村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险渎县注: “县以水险,故曰险渎。” 东汉改属辽东属国。三国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台安县东南孙城子。属辽东郡。东汉

  • 旧店镇

    即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六十六里旧店镇。清光绪《平度县志》卷2有旧店镇。在山东省平度市东北部。面积14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旧店,人口 1000。明洪武初年王、张等姓建村,后因水患迁河西岸,

  • 迎薰亭

    宋建,在今陕西延安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》:迎薰亭“在肤施县(今延安市)南柳湖,其旁有禊台、翠漪亭,皆宋韩琦建,司马光俱有诗”。

  • 长轩岭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长轩岭“在黄陂县北五十五里。其南五里有短轩岭”。长轩岭镇即以此为名。

  • 湟水

   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:河南尹巩县 “有湟水”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又东,浊水注之。即古湟水也。”②即洭水。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。《汉书·西南夷传》: 元鼎五年 (前112)

  • 金铙山

    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南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邵武军有 “鸣铙山”,并引 《图经》 云: “越王无诸尝畋猎于此,鸣铙载旗,因以名焉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泰宁县: 金铙山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亦名大历山,一名

  • 长宁川

    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。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,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长宁川“水出松山,东南流径晋昌城,晋昌水注之。长宁水又东南,养女川水注之。……长宁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