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江
又称武水。北江上源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、湖南省南部。源出湖南省临武县西三峰岭,东流经至乐昌市三溪附近入广东省境,再东流至韶关市区河西附近与浈水相汇始称北江。长260千米,流域面积约 7100 平方千米。河道切穿南岭山地形成乐昌峡,为中国南北交通重要孔道。主要支流有长乐水、南花溪、白沙水、杨溪河等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西牛潭水库及电站。沿岸山区林木资源丰富。乐昌以下可通航。
又称武水。北江上源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、湖南省南部。源出湖南省临武县西三峰岭,东流经至乐昌市三溪附近入广东省境,再东流至韶关市区河西附近与浈水相汇始称北江。长260千米,流域面积约 7100 平方千米。河道切穿南岭山地形成乐昌峡,为中国南北交通重要孔道。主要支流有长乐水、南花溪、白沙水、杨溪河等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西牛潭水库及电站。沿岸山区林木资源丰富。乐昌以下可通航。
在今湖南新宁县南四十里,接广西全州界。《宋史·蛮夷二》:“静江兴安之大通虚,武冈军之新宁、盆溪及八十里山,永州之东安,皆可以径达溪峒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81新宁县“樟木山”条下:八十里山,“《志》云,山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“建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,东南流合通济沟,入射阳湖。”
①唐先天元年(712)改箕州置,治所在辽山县(今山西左权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13仪州:“因州东夷仪岭为名。”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)改乐平郡,乾元元年(
亦作罗布。宋金时为西辽国属地,在今新疆若羌县北罗布庄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。宋、金时地属西辽。元属哈剌火州。明宣德中属朵豁剌惕部。万历中属叶尔羌。清废。
即僧道桥镇。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《扬州府志》卷16《都里》引《雍正志》:“公道桥镇在城北四十里,属上官巡司辖,与黄珏桥相距十里,并为湖中高阜,廛市民居亦正相等,俗呼曰僧道桥。”
原名灵岩院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八十里天岩山北麓天岩村。创建于金正隆三年 (1158)。元、明、清屡有修葺。主体建筑南殿名文殊殿,为金代遗松。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殿内置一大佛坛,坛上塑文殊、胁侍、天王等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:上庸山“在县西南四十里。上庸水出于此”。
北宋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东南东西泥沽村一带。政和三年 (1113) 改名河平砦。
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县南三十六里荆林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德化县: 柴桑山 “汉以此名县”。三国吴属江夏郡。东晋为寻阳及江州治。隋开皇中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。
即秋丘冶。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5徐州:利国监“本徐州之狄邱冶务烹铁之所。至皇朝升为利国监以董其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