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比阳县

比阳县
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改属广平郡。北魏改置阳平县。隋开皇七年(587)改为饶良县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比阳县,移治今泌阳县,为淮安郡治。唐为唐州治。天祐三年(906)徙州治泌阳县(今唐河县),比阳县属唐州。元至元三年(1266)废入泌阳县。


古县名。西汉置,“比水所出,故曰比阳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治今河南省泌阳县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属广平郡。北魏太和中,置乐陵镇与东荆州于此。后改名阳平县,北周为真昌郡治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改为饶良县,大业初复名比阳县,为淮安郡治。唐为唐州治。唐末属泌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入泌阳县(今河南唐河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沙沟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长沙沟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西接运河,东入广洋湖”。

  • 猪塘保

   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七十四里朱堂店。北齐于此置高安县。

  • 金瓯山

    在今福建宁德市东南。明嘉靖 《福宁州志》卷2 《山川》宁德县: 金瓯山 “在一都。四际平旷,山突出如覆瓯,故名。又曰覆釜”。

  • 八岭山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江陵县:八岭山“在府西北三十五里。山上有八岭”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8千米处。因有崇岭八道得名。又因山势蜿蜒如龙称龙山,俗称八宝山。属荆山。南

  • 吴山

    ①亦名虞山、吴坂、虞坂、盐坂。中条山支脉。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,跨夏县、平陆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东郡大阳县有吴山。②即首阳山。又名雷首山、历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

  • 聂母

    即尼木。在今西藏尼木县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聂母”。

  • 小索

   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战荥阳南京索间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小索故城在荥阳县北四里。京相璠《地名》云,京县有大索亭、小索亭,大、小氏兄弟居之,故有大小之号。”古城名。在今河南省荥

  • 沮水戍

   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南,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,曰沮口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宁康元年 (373),“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,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,广兵败,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

  • 版桥

    在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,“沈莹帅丹阳锐卒、刀楯五千,三冲晋兵,不动。莹引退,其众乱……张乔自后击之,大败吴兵于版桥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和县长江沿岸。西晋太康元

  • 塔城道

    1916年由伊犁道的塔城和迪化道的沙湾、乌苏二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塔城县 (今新疆塔城市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塔城地区及克拉玛依、石河子、屯奎三市。1928年废。1916年12月由伊犁道的塔城县和迪化道的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