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口村
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金南县治此。
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金南县治此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下溠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大业三年(607) 属汉东郡。大业末废。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复置,属随州。五代梁乾化三年 (913) 改为汉东县。后唐
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治所在石门县(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、盐津、大关等县地。八年 (634) 改贤州,旋废。②即今江苏南通市。因直隶顺天府有通州 (今北京市
1913年废姚州改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姚安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中部、金沙江上游,蜻蛉河从县境中部流过。属楚雄彝族自治州。面积1803平方千米。人口20.3万。辖3镇、9乡。县
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 (都匀司东十里)。《清一统志· 都匀府》 引 《名山胜概记》: “洞门北向,高广皆一丈五尺。洞中石如象鼻,杂草丛生。”
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筑城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“出没浯屿、 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 要求互市”,即此。村名。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、东溪入海处。属桥东镇。人口 560
即大盈江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腾越直隶厅》:小梁河“在南甸司东北三十里。有二源:一出腾越赤土山麓,一出缅箐山麓,至南甸合为一,西南流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,又南经干崖东云笼山麓,为安乐河,亦名云
北宋靖康元年 (1126) 改唐天井关置,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改天井关置,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。地形险要,称为天设之险。元末又名平阳关。
即今安徽寿县东南六十里瓦埠湖东岸瓦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瓦埠镇“在寿州东南六十里。肥水旋绕,舟楫商贩来往不绝”。在安徽省寿县东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地瓦埠街,人口96
北周末改南兖州置,治所在谯县 (今安徽亳州市)。据 《续通典》 称: “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。”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谯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亳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谯郡。乾元
①周代国名。春秋时灭于齐。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。《春秋》:闵公二年(前660),“齐人迁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阳都县。②一作唐。春秋燕邑。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二年(前530),“齐高偃帅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