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平县

永平县

①三国吴分溧阳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南十五里古县村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为永世县。

②西晋改觻得县置,为张掖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。十六国北凉曾建都于此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)改名酒泉县。

③西魏大统二年(536)置,属义川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大统三年(537)改为云岩县。

④隋开皇十年(590)改夫宁县置,为藤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、北流江东岸。大业初为永平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藤州治。贞观初改为镡津县。

⑤唐证圣元年(695)置,属昭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历塘村。《元和志》卷37昭州永平县:“因乡为名。”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平乐县。

⑥唐渤海国置,属扶余府扶州。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境。辽属龙州、黄龙府。后废。

⑦北宋崇宁二年(1103)改渠阳县置,为靖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东岸。南宋绍兴八年(1138)移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废入靖州。

⑧辽以永平寨置,属银州。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北。金废。

⑨金改北平县置,属中山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。贞祐二年(1214)升为完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降为永平县,寻复为完州。

⑩蒙古宪宗七年(1257)置永平千户,至元十一年(1274)改县,属永昌府。治所在老街(即今云南永平县)。民国《永平县志书》:“以博南县设于明帝永平时,故改今名。”即以东汉年号永平为县名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迁治今县西山东麓的新城,同治十年(1871)迁治今县南十里曲硐,光绪十八年(1892)迁回老街,1912年复迁曲硐。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6年又迁治老街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置,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南古县村。属丹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名永世县。(2)西晋改得县置,治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。为张掖郡治。西魏、北周仍为甘州和张掖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为酒泉县。(3)西魏大统二年(536年)置,治今陕西省宜川县西北。属义川郡。次年改名云岩县。(4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夫宁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北浔江南、北流江东岸。为藤州治。大业初为永平郡治。唐贞观初改名镡津县。(5)唐证圣元年(695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东北。属昭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。(6)北宋崇宁二年(1103年)改渠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河东岸。属靖州。南宋绍兴八年(1138年)移治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,为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废入靖州。(7)金改北平县置,治今河北省顺平县。属中山府。贞祐二年(1214年)升为完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又降为永平县。寻复升为完州。(2)今县名。在云南省西部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 2884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2万。辖4镇5乡(含4彝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老街镇。东汉永平十二年(69年)置博南县,治花桥,属永昌郡。南朝梁废。唐南诏置胜乡郡,属永昌节度。宋大理属永昌府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置永平县,治今址。为纪念“东汉永平中始置县”,故以年号名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嘉靖元年(1522年)复属永昌军民府。清属永昌府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迁治西山东麓新城,光绪十八年(1892年)还治老街。1912年迁治曲硐;1914年属腾越道,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6年还迁老街(今治)。1950年属大理专区,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地处横断山地北段南端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油菜籽、甘蔗、烟草、油桐、茶叶、缅桂花。特产核桃、大红花椒、柿子、香菇、木耳、白皮大蒜、蜂蜜、腊鹅。工业有农机、水电、采煤、汽车修配、制糖、粮油及食品加工、皮革、冶炼、酿酒等。昆瑞公路横贯,北接云永公路,南接永昌公路。古迹有霁虹桥遗址、金光寺、西山寺文笔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添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新添千户所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以新添千户所改置,驻地在今贵州省贵定县。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

  • 圣水河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圣水河“在州西八十三里。……合于涢水”。

  • 乐濠汛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南三十三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乐濠城“峰峦重叠,冲陇盘曲,与全胜营、廖家桥相犄角”。

  • 哈喇沁中旗

    即喀喇沁中旗。旗府驻地大城子 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)。

  • 仙岩

    在今江西贵溪市西南鱼塘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1信州:仙岩“在贵溪县南七十里,去龙虎山二里。峰峦削立,高出云表,岩石嵌空,多为洞穴。房室窗牖,床榻仓廪,棺椁鸡犬禽鸟之状”。宋晁补之《鸡肋集》曰:“出游龙虎

  • 沔南县

    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南地析置,治所在新堤镇(今湖北洪湖市)。1945年8月废。

  • 屋窦城

    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七年 (422),“自云中西行,幸屋窦城”。即此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南。北魏泰常七年(422年),拓跋嗣西巡时曾至屋窦城,即此。

  • 野狐桥寨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 “曹家寨” 条下: “自是而西又有中寨、野狐桥、冷地峪三寨。”

  • 坤山

    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东平湖西岸昆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 “金山” 条: “其南为坤山,亦曰困山。上有马跑泉,东有蟾蜍峡、莲花沿,南有玉灵崖、石室洞,下有饮马泉。”

  • 中和场

    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中和场在“治东南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资阳市东中和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资阳县:中和场“在县四十五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中和场“创建乾隆八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