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济桥

永济桥

①隋建,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十七里。《元和志》卷5寿安县:“永济桥,炀帝大业三年置,架洛水。隋乱,毁废。贞观八年修造舟为梁,长四十丈三尺,广二丈六尺。”

②在今河北涿州市北郭外。初名拒马河桥,明万历初建。长三十余丈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河徙,改旧桥为涵洞十有八,而于旧桥之南,移建九空新桥,仍筑石堤,下为涵洞二十有二,新旧桥长二百余丈,赐名永济桥。

③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古汴水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凤阳府:永济桥“在宿州北二十五里。旧名符离桥,亦名埇桥”。金以后汴水湮塞,遂废。

④亦名垂虹桥、铁索桥。在今四川平武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永济桥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,路接小河所。明洪武中,土官薛文胜以篾缆架桥。永乐初,薛忠义造铁索六条,长十五丈,架板为桥,名曰垂虹,俗名铁索桥”。


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置于洛水上,隋末毁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重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陂河

   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竹陂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荆门州:蒙、惠二泉“宋知州彭乘引为三沼,合流至竹陂河入汉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竹陂河“在荆门州东, 东流入汉”。

  • 景阳井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“景阳井一名胭脂井,又名辱井。在台城内。陈末后主与张丽华、孔贵嫔投其中,以避隋兵。其井有石栏,多题字。旧传云,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

  • 七药山

    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施南宣抚司:“西有前江,发源七药山,西南流与后江合。”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七药山“在利川县西。一名七曜山,与支罗所相近”。

  • 破羌川

   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湟水 “东径破羌县故城南……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。六谷水自南,破羌川自北,左右翼注湟水”。

  • 故市县

    西汉置,为侯国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三十五里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曲梁县

    ①西晋改曲梁侯国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四十五里广府镇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②北魏孝昌中析密县置,属荥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县东四十六里曲梁村。北齐废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曲梁废

  • 临汾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,太和十一年 (487) 复置。北齐废。②东魏置,为汾西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。隋开皇三年 (

  • 辛章堡

    即今河北新河县东南辛章乡。明嘉靖《冀州志》新河县地理图:东有辛章堡。

  • 冯翊县

   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)。大明八年(464)徙治鄀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。南朝梁移治莲勺县(今湖北钟祥市西北)。西魏改为汉东郡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武乡县置,为冯翊

  • 蓝溪水

    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 蓝溪水 “源出蓝岭,东流入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