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汉阳县

汉阳县
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。东汉属犍为属国。三国蜀汉属朱提郡。南朝梁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③北魏置,为魏明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阴县西北汉阳乡。北周废。

④西魏改兰仓县置,属长道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礼县。隋废。

⑤隋大业二年(606)改汉津县置,属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。《寰宇记》卷131:“以在汉水之南, 居嶂山之阳为名。”三年(607)属沔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徙治凤栖山(今武汉市汉阳区),宝历二年(826)属鄂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 为汉阳军治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为汉阳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徙治蔡甸镇(今武汉市蔡甸区)。1992年9月改为武汉市蔡甸区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一带。属犍为郡。三国蜀属朱提郡。南朝齐改属南朱提郡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南。为魏明郡治。北周废。(3)西魏废帝改兰仓县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。为汉阳郡治,北周属长道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长道县,移治今西和县北长道镇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以汉津县改名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。属沔阳郡。“以在汉水之南,居嶂山之阳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移治今武汉市汉阳区。唐初为沔州治,太和中后属鄂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为汉阳军治。元、明、清为汉阳府治。1912年裁府留县。1927年和1949年曾先后将城区与武昌、汉口合设武汉市。1949年迁治蔡甸镇。1992年撤销汉阳县,并入武汉市,改设蔡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冢屯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刘备军“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(关)羽见四冢欲坏, 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剩陇镇

    北宋置,属通泉县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万富乡竹筠山村街子坝。

  • 大安站

    元置,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三十里大安。

  • 边城郡

    ①北魏侨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霍州边城郡治麻步山。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“《州志》:麻埠镇在州西南九十里,即故麻步山也。”后废。②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(448)置边城县,

  • 依城河

    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自清苑县流入,东入白洋淀。为古濡水、滱水之下流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,世谓之依城河。”《清一统志· 保定府二》: 依城河 “自宋兴塘泺,水道变迁,滱水自蠡东入河

  • 申王文村

   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北十五里王文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大城县图:东北有申王文。

  • 吕梁镇

    金改吕梁洪镇置,属彭城县。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。

  • 西苞信县

    南朝宋侨置,属南豫州新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南齐复为苞信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侨置,治今河南省商城县西。属新蔡郡。梁改名苞信县。

  • 楼德镇

    又作娄德镇。即今山东新泰市西楼德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在山东省新泰市西部。面积91.7平方千米。人口7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楼德,人口1万。春秋建村。《左传》称菟裘,《水经注》因之。清同治元年(1862

  • 金口镇

    ①即金家口。今山东即墨市东北金口镇。②即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: 涂口市 “市西为金口镇,有巡司及金口驿。又金口垱河泊所、金口税课局、金口批验茶引所,并置于此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