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南郡

汝南郡

①西汉高帝四年(前203)置,治所在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、淮河之间,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徙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三国魏徙治新息县(即今河南息县)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即今河南汝南县)。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。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蔡州复置。唐武德初改为豫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汝南郡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豫州。

②东晋咸和中侨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涂口(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)。太元时改置汝南县。

③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置,为东豫州治。治所在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北魏永安元年(528)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符垒城(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

⑤又作南汝南郡。南朝宋侨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。西魏改为董城郡。


(1)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置,治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间,京广铁路线西侧以东及安徽省茨河、西肥河以西,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移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其后治所屡迁,辖境渐小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县),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和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蔡州、豫州为汝南郡。(2)东晋咸和中置,治涂口(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东)。属荆州。后降为县。(3)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置,治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。隋开皇初废。(4)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侨置,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寿张集

    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十八里。北魏置寿张县、唐初置寿州于此。

  • 马王堆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东郊。原以为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葬, 1972—1974年相继发掘, 先后出土三座西汉墓葬,系西汉初期长沙国相軑侯家族墓地。

  • 遮盖山

   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。《元一统志》: 遮盖山 “在松州东南二十里。有古寺、石洞石佛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遮盖山 “在赤峰县,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。亦名阿圭山。入山十余里,有洞宽不及二

  • 轮台 (臺) 县

    ①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置,属庭州。治所在今新疆昌吉以东唐代破城子; 一说在今米泉县古牧地一带; 一说在今乌鲁木齐市南乌拉泊古城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轮台县 “取汉轮台为名”。贞元中为吐蕃所据,

  • 武原乡

   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海盐,故武原乡。” 西汉末海盐县治沦于柘湖,徙治于此。东汉永建二年 (127) 又陷为当湖。

  • 绩溪县

    唐大历元年 (766) 改北野县置,属歙州。治所即今安徽绩溪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28绩溪县: “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,相去一里,并流离而复合,有如绩焉,因以为名。” 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属徽州。元

  • 兰州湾子岩画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南十二里天山山麓。岩刻分布在沟内山泉后的岩壁上。东西、南北均长约3公里。内容有动物、狩猎、放牧、车辆、驯马、太阳和祭祀等图像。岩画年代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。

  • 孟家屯

    在今吉林长春市西南郊区孟家街道办事处。旧为南满铁路站之一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 南满铁路有孟家屯站。

  • 八刺沙衮

    即虎思斡耳朵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马哈茂德·喀什噶里《突厥语词汇》:“窝鲁朵, 八剌沙衮附近的城镇。八剌沙衮因此也称为虎思窝鲁朵。”为西辽国都城。

  • 南泉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郊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 南泉山 “在府城南。《府志》: 上多古松,如虬龙然”。明初在山上建寺,后毁于火。万历三十四年(1606) 重建。清嘉庆元年 (1796) 扩建。有大佛殿、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