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汾阳县

汾阳县

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西。东汉废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阳直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故县。大业初废。

③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。七年(624)改为阳曲县。

④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置,为汾州府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汾阳县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封靳强为汾阳侯。太始四年(前93年)国除为县,治今山西省静乐县西。属太原郡。东汉初废。(2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以阳直县改名,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故县。“因汉旧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属并州。大业初废。(3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。属并州。七年改为阳曲县。(2)古旧县名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置,治今山西省汾阳市。为汾州府治。1996年撤销,改设汾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城驿

    清置,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七十里红城镇。后废。

  • 万州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海南卫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。后废。

  • 四十八溪

    ①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普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四十八旗(溪)屯军“在司东南(按,应为西南)。为湖广军民杂处之地,嘉靖中议筑堡于此,恃为险囤。不果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作

  • 琅川县

    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北。宣和三年 (11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泗渡北。属播州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

  • 武胜堡

    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北武胜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庄浪卫: 武胜堡在 “卫西北三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武胜堡 “在平番县西北三十里。城周二里五十步。今设把总,堡西诸隘口,路通海夷,皆为冲要”

  • 攸乐

    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基诺洛克。清雍正十年(1732)于此置攸乐土目。

  • 防门

   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晋侯伐齐,“齐侯御诸平阴,堑防门而守之广里”。杜注:“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,其城南有防,防有门,于门外作堑横行,广一里。”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平阴

  • 康城县

    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属洛州阳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。隋仁寿四年 (604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嵩州。贞观三年 (629) 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治今

  • 高要县

    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有高要山,一名高要峡。” 县以此名。南朝宋改属南海郡。梁为高要郡治。隋平陈废郡,改为端州治。大业初为信安郡治。唐复为端州治。北

  • 根子墟

   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根子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东之南 “六十里根子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