沅江
又称沅水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。”在湖南省西部。上游称清水江。源出贵州省东南云雾山,东北流入湖南省,至洪江市黔城镇以下始名沅江。继续东北流,到汉寿县入洞庭湖。长 1033 千米,流域面积8.92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 2220 米3/秒。主要支流有巫水、辰水、酉水、渠水、沅水、溆水等。河道弯曲,多险滩。水力资源丰富,干流建有五强溪水电站,是省内最大水电站之一。支流酉水上建有风滩水库及水电站。贵州省锦屏县远口镇以下可通航。参见“清水江(2)”。
又称沅水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。”在湖南省西部。上游称清水江。源出贵州省东南云雾山,东北流入湖南省,至洪江市黔城镇以下始名沅江。继续东北流,到汉寿县入洞庭湖。长 1033 千米,流域面积8.92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 2220 米3/秒。主要支流有巫水、辰水、酉水、渠水、沅水、溆水等。河道弯曲,多险滩。水力资源丰富,干流建有五强溪水电站,是省内最大水电站之一。支流酉水上建有风滩水库及水电站。贵州省锦屏县远口镇以下可通航。参见“清水江(2)”。
即宣和堡。今宁夏中卫县东南宣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中卫 “五百户堡” 条下: “又羚羊堡,在卫南六十里。正统元年建。”
北宋淳化三年 (992) 置,治所在唐兴砦(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关城)。至道三年 (997) 移治高阳县 (今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)。金废。北宋淳化三年(992年)置,治唐兴寨(今河北安新县东州东南)。
西汉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三国魏属边城郡。东晋时废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(448) 复置,属弋阳郡,南齐属安丰郡。南齐末废。古县名。本楚雩娄邑,西汉置县。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,属庐江郡
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利河入汉江处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《乡镇》:“利河口,在(钟祥县)城北四十七里。”
北宋置,属博白县。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南流江西马门。古镇名。北宋属博白县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西南马门。
唐置,在今山西襄垣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,“北汉兵屯梁侯驿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北汉合契丹兵南下进屯梁侯驿,昭义帅李筠遣其
即今湖南耒阳市西之舂陵水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“《十三州志》曰,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,北至酃县入湖也。”《清一统志》谓即耒阳东之浔江水,误。
即陆口镇。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四十八里陆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武男府二》:陆口镇“在嘉鱼县西南。今名陆溪口。三国吴以此为控制要地”。即“蒲圻口”。
在今湖南溆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溆浦县: “青江潭在县西五十里。相近又有卢深潭,溉田甚溥。”
①在今江西崇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崇仁县:玉华山“在县南十五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玉华山“上有玉华仙坛”。②在今江西宜黄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宜黄县:玉华山“在县南十五里。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