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底镇

河底镇

即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河底乡。民国 《洛宁县志》 卷1: “河底镇,在城东北六十里。”


(1)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北部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底,人口 4000。 因处古金水湖底部,故名。1949年属阳泉市第二区。1953年析置苇泊、牵牛镇、任家峪三乡,1956年并设河底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镇。2000年燕龛乡、东村乡并入。地处太行山中段丘陵区。产玉米、谷子、土豆、甘薯、蔬菜、苹果、核桃。有煤矿、钢铁、耐火材料、水泥等厂。特产铁茶壶、铁锅、瓷碗。清代铁币“咸丰通宝”在此铸造。白固铁路煤运专线经镇南部。公路通阳泉、平定、盂县等地。附近有明禅智寺古建筑。(2)在山西省闻喜县中东部。面积123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底,人口 1420。 因位居南山诸水汇入美良川入口处、地势低洼而得名。1949年属第三区,1953年设南阳等三乡,1958年建河底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酒务头乡并入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蔬菜,盛产莲藕、芦苇。有造纸、陶瓷、沙石等厂。有公路通县城。纪念地有小寺头村闻夏战役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牛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威远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0荣州:石牛镇,“《图经》云:在(威远)县东七十里。本朝尚书右丞何公郯实生于此。何公《庐江集》载:公母夫人墓志云:公生于和义别野,即此地也”。②

  • 书案山

    在今云南大姚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大姚县:书案山“在县东北百五十里。山形如几案,大姚河出焉”。

  • 黄柏洋

    即今福建清流县东北黄柏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清流县 “九龙滩” 条下: “又黄柏洋,在县东五十里。宋文天祥尝引兵驻此。”即今福建省清流县东北。相传宋末文天祥引兵驻此。

  • 晋阳

    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。《春秋》: 定公十三年 (前497),“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”。即此。公元前453年。知伯挟韩、魏攻赵,围晋阳,久攻不能下,赵说服韩、魏,反攻知伯,灭之,三分其地,

  • 庾岭

    ①一名长林岭。在今江西东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东乡县: 庾岭在 “县南三里。一名长林岭。俯临通衢。又南数里曰金峰,亦高耸。《志》 云,县治在庾岭北,大夫冈之左,三港之口是也”。②即大庾岭。

  • 振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

  • 长春观

    ①在今山东济南城西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长春观“在历城县西。邱处机修真处。殿后一洞,蜿蜒数十里。一名大庵”。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,双峰山南麓。始建于元。因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命名。多次重建

  • 水口驿

    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古田县:水口驿“即废古田县。宋时曰嵩溪驿,元改今名。明初因之,递运所亦置于此”。

  • 滔山监

    北宋熙宁九年 (1076) 置,属岷州。在今甘肃岷县西。铸铁钱。元废。

  • 古塘桥市

   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三十八里古塘桥乡。清乾隆《湘潭县志》卷5有古塘桥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