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泗阳县

泗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泗水国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。东汉废。

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,属江苏淮扬道。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1年迁治众兴镇 (今泗阳县)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西。属泗水国。东汉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苏省北部、成子湖南岸。属宿迁市。面积 1488 平方千米。人口117.1万。辖1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。西汉元鼎元年(前116年)置泗阳县,故城在今县东。古泗水北岸,故名。据《地学杂志》1914年第二号载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“该县在汉为泗阳县,且泗水在县北”,故名。东汉省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于桃源镇置淮滨县,属泗州,寻废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置桃园县。县治在今锅底湖桃源滩附近,属淮安路。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。清因之,治城厢,属淮安府。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同名,复称泗阳县。1914年属淮扬道,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39年侵华日军占据县城,次年起泗阳县先后分建四个抗日民主政权,其中淮泗、泗阳两县属淮北行政区,泗沭县、运河特区属淮海行政区。1941年泗阳县城厢镇被毁后,迁治今众兴镇。1944年运河特区撤销,分别并入宿迁、泗阳、泗沭等县。1948年淮泗县并入泗阳县;次年泗沭县并入泗阳县,驻众兴镇,属苏北行政淮阴专区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淮阴专区。1970年属淮阴地区。1983年属淮阴市。1996年划属宿迁市。地处黄淮平原。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。中运河、废黄河、六塘河平行横贯全境,运北诸河汇入六塘河,辗转经灌河入海,运南诸水均直接流注洪泽湖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,并产蚕茧。山羊、淡水养鱼较发达。矿产有泥炭、铁锰结核、石油、硭硝、石英、磁土、卤碱、钾盐、耐火黏土等。工业有酿酒、纺织、化学、机械等,洋河大曲和红梅牌绢丝、四洋牌铲运机著名。特产金针菜、车轮饼、山羊板皮等。新长铁路、京杭运河和徐淮、泗沭干线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烈士陵园等。古迹有南宋名将刘世勋墓及穿城古井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阳卢宅

    在今浙江东阳市城东郊,为一组大型的明、清住宅建筑群。主要有“肃雍堂”,“世德堂”、“大夫第”、“世进七第”、“五台堂”、“冰玉堂”、“柱史第”等。肃雍堂是卢氏大族的公共厅堂,梁柱用材讲究,建筑构件上布

  • 大牙墟

    亦作大芽圩、大衙圩。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大衙圩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大牙圩“在县(治今电城镇)西五十里”。

  • 碧浪湖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乌程县 “玉湖” 条: “碧浪湖,与玉湖相接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 碧浪湖 “在乌程县南三里。郡山四匝,诸水汇聚”。

  • 大通县

    ①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改大通卫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在白塔城(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)。民国《大通县志》卷2:“盖县名大通,原自宋时筑城于浩亹河上,名曰大通城,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。清雍正

  • 银山县

    隋义宁二年 (618) 置,属资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南四十里银山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1银山县: “因县界银山为名。” 唐属资州。北宋乾德五年(867) 废入盘石县。古县名。隋义宁二年(618年)析

  • 兰溪市

    ①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兰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竹头市”条下:“又兰溪市,在(益阳)县南(按,应为东)二十里。”②1949年解放后由兰溪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兰溪市。1950年撤销,并入兰溪县。

  • 汜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成皋县置,属郑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。大业初属荥阳郡。唐初属洛州。垂拱四年(688)改为广武县。神龙初复为汜水县。后属孟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丰二年(10

  • 焦石山

    即今越南岘港。《隋书·赤土传》: 大业三年 (607),常骏等 “自南海郡乘舟,昼夜二旬,每值便风,至焦石山而过,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”。

  • 得胜口

    亦作香胜口。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七十六里得胜口乡。清乾隆 《东安县志》 卷2村庄: 西南路“得胜口离城四十五里”。在山西省大同市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。长城要口之一。明嘉靖十八年(1539年)筑得胜堡,

  • 临汾郡

    ①北齐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汾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。北周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汾西、洪洞、安泽、浮山等县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