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厓江
即今广西灵山县东南钦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灵山县: 洪厓江 “在县东北洪崖山下,西南流出县西,其别源出罗阳山,流至县西,合为一。中有四滩: 曰羊俭、滑石、鸡冠、大冠,下流入州界,即钦江上源也”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东南钦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灵山县: 洪厓江 “在县东北洪崖山下,西南流出县西,其别源出罗阳山,流至县西,合为一。中有四滩: 曰羊俭、滑石、鸡冠、大冠,下流入州界,即钦江上源也”。
亦名工噶岭。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,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 赵尔丰讨巴塘, 理塘正土司“逃往稻坝贡噶岭,啸聚土人为乱”即此。三十四年(1908)改流,
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约九十里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北魏太延五年(439),蠕蠕吴提犯塞,“司空长孙道生拒之于吐颓山”。
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新城镇。1937年礼山县迁治于此。1952年县治迁至二郎店,改名大悟县。
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为扶州、龙涸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。隋属同昌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松州治。广德元年 (763) 废。古县名。隋改甘松县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。为扶州治。后属同昌郡
一作蓝口,又称祁山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。《三国志· 魏书·袁绍传》: 东汉建安九年 (204),曹操大败袁尚,“尚还走滥口”。即“祁山(1)”。
西汉河平四年(前25)封张禹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。东汉废。西汉河平四年(前25年)置,治今河南省确山县西。东汉废。
简称东川。唐方镇名。至德二年 (757)分剑南节度使东部地区置,治所在梓州 (今四川三台县)。辖境多有变动,主要领有梓、遂、绵、普、陵、泸、荣、剑、龙、昌、渝、合十二州,约当今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以西
今蒙古国色楞格河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征和三年 (前90),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军十四万余三道出击匈奴,“单于闻汉兵大出,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,北抵郅居水。…… (贰师) 欲深入要功,遂北至郅居水上”。
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8南安府: 南野水 “在南康县治西。一名桃水。下流合莲塘水入章江”。
一作罗 卜驿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置,在今新疆若羌县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“立罗不、怯台、阇鄽、斡端等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