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罗庙市
又名洪市或洪落市。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 西北四十四里洪罗庙镇。清同治 《衡阳县志》 卷9: “神像乘涨浮至,民俗以水退为洪落,故以名焉。”
又名洪市或洪落市。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 西北四十四里洪罗庙镇。清同治 《衡阳县志》 卷9: “神像乘涨浮至,民俗以水退为洪落,故以名焉。”
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。清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。“翁根毛都”,蒙古语意为神圣的大棵树。
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岷江注入金沙江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宜宾县:汶川驿“在府治东北,水驿也”。
明弘治七年 (1494) 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都匀、凯里二市及麻江、平塘、独山三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地。1913年废。明弘治七年(1494年)置,治都匀卫(今贵州都匀市)
①即今河南镇平县西、邓县东赵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和七年 (332),后赵郭敬南掠江西,陶斌、桓宣等 “乘虚攻樊城,悉俘其众。敬旋救樊,宣与战于涅水,破之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山西武乡县西。源出护甲山,
①北魏置,属略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西魏改名略阳县。隋开皇二年(582)又改为河阳县,属秦州。六年(586)复为陇城县。唐末废。②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天
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、武平二县合置,治白砂 (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32年1月裁撤,复置上杭、武平二县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1年由上杭、武平两县合置,
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。以有乍浦得名。唐会昌四年(844)置乍浦镇遏使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)设乍浦市舶提举司。明设税课局,洪武十四年(1381)置镇,并于此置巡司。十九年(1386)置乍
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改弘农县置,为虢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。至道三年 (997) 改为虢略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改弘农置,治今河南省灵宝市,为虢州治。至道三年(997年)改名虢略
在今四川巫山县南隔江一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 “隔江南陵山极高大,有路如线,盘曲至绝顶,谓之一百八盘,盖施州正路。黄鲁直诗云: ‘一百八盘携手上,至今归梦绕羊肠’,即谓此也。”又称向南山。在重庆市巫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余姚县(今浙江余姚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余姚市大部和慈溪市西部地。七年 (624) 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姚州都督府治。治所在姚城县 (今云南姚安县西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