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棠山摩崖造像

海棠山摩崖造像

俗称喇嘛洞。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镇南三十里。据 《阜新县志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活佛带领徒弟云游到此,见山景幽胜,遂在山下创建喇嘛庙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赐名普安寺。光绪年间利用海棠山上峭壁石崖,镌刻了五百余尊神态各异的浮雕佛像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峡水

   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灌阳县: 峡水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源出县北七星、抱子诸山,西南流经峡山,因名。其间有大龙、大埠、三贵诸滩,又南入于灌水”。

  • 炎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西封州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当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商都河

    又作上都河。即今滦河上游闪电河。因其流经元上都故城 (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昭乃门苏木) 之南而得名,明代译音讹为商都。明 《蓟镇边防》 谓蒙古人以河水清绿急流,呼为商都,实是误解。又谓古北哨夜以滦

  • 历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二年(415),“至广宁,登历山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45引《后魏舆地图风土记》曰:“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,形似覆釜,故以名之。”②即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

  • 通道县

    北宋崇宁二年 (1103) 改罗蒙县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。元属靖州路。明属靖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54 年改设通道侗族自治县。1958年

  • 芦沟泉

    在今山东济宁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芦沟泉“在州东。流入南阳闸。稍西有托基泉,入枣林闸。又有马陵泉,入鲁桥闸东。《泉志》:自滕县、峄县及曲阜县界之蜈蚣泉,共十六泉,散入鲁桥以下漕河,是为鲁桥圈

  • 杨岐水

    即今江西萍乡市南之萍水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杨岐水“源发杨岐山,西流过萍乡县前,下入醴陵县境。宋将之奇诗, ‘倒流杨岐水’即此”。

  • 礼县

    明成化九年(1473)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礼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上:礼县“筑城于(礼店千户)所城西,从礼店之旧也”。清初属巩昌府,雍正七年(1729)还属秦州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92

  • 屿山寨

    在今浙江平阳县南鳌江镇屿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平阳县:屿山寨“在县东北壮士所东南,临海口。贼从此突入,则西犯天仙、南犯双峰诸乡、北犯所城,为备御要地”。

  • 纳仓宗

    即先家城。今西藏申扎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