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阴郡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农州置,治所在新容县 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。后废。
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,治新容县(今越南承天-顺化省广田县东)。后废。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农州置,治所在新容县 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。后废。
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,治新容县(今越南承天-顺化省广田县东)。后废。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降南川县置,属渝州。在今四川綦江县綦江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0南平军: 南川镇 “旧怀化军南川县,熙宁九年置南平军后废为镇。绍兴二十六年,准朝旨将本镇移税务在大綦市收税
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寺与乌龙寺之间麻浩湾。开凿于东汉时期,共有二百余座墓穴,墓室类型多样,大小不一,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。墓内浮雕题材丰富多样,有停车话别、孙叔敖故事、老莱子娱亲、荆柯刺秦王、牧马、
亦作青居城。南宋淳祐中余玠筑,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西青居山。《宋史· 余玠传》:“移沔戎于青居……共备内水。” 顺庆府、南充县迁此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“通津关在府东北。五代周显德中,疏汴水入五丈河,以通齐鲁,置关于此。”
即苟公谷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又东得荀公溪口,水出南山荀公涧,即庞季明所入荀公谷者也。其水历谷东北流注于洛水。”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军置,治所在岚谷县 (今山西岢岚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蒙古太祖十六年 (1221) 废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升岢岚县置岢岚州,属太原府。辖境相当今山西
五代方镇名。南唐置,治所在饶州(今江西波阳县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即安化节度使。南唐置,治饶州(今江西鄱阳县)。北宋初废。
在今陕西略阳县北一百四十里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 南宋开禧二年 (1206),金人破成州,“吴曦焚河池县,退屯青野原”。《曹友闻传》: 端平二年 (1235),蒙古兵入沔阳,“制置使 (赵彦呐) 进屯青
北宋置,属金水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三节镇“在金堂县七十里。父老相传,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,故名。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,南接简州阳安县界,西接本军本县界”。
唐置,在今江苏盐城市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盐城县: “有盐亭百二十三,有监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24楚州: “盐城监,古之盐亭也。历代海岸煎盐之所。元管九场,伪唐(南唐) 以为盐监,周显德三年平江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