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镇
淮口镇、淮州镇的简称。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淮口镇。
淮口镇、淮州镇的简称。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淮口镇。
在今广西宾阳县南。旧属永淳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。明时设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四川威远县东北高石镇。清嘉庆《威远县志》 卷 2: 高石场 “在北乡。离城三十里”。
西藏旧分康 (喀木)、卫、藏、阿里四部。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,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。1914年以前藏太昭 (江达)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,前藏仅指卫部。西藏旧分康(喀木)、卫、藏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。正统三年 (1438) 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
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)改广晋县置,为大名府治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并入元城县。绍圣三年(1096)复置,属大名府。政和六年(1116)徙治南乐镇(今大名县
即今四川理县东北之孟屯沟。源出县北鹧鸪山东麓,东南流经上孟、下孟两乡,于薛城东北注入杂谷脑河。清同治 《直隶理番厅志》 卷1: 孟董水“源出梭磨土司克州雪山,水南北分,南流为孟董水,计一百三十里至厅城
明初于斡朵怜万户府置,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“斡朵里站”。
南朝梁武陵王萧纪置,治所在巴西、梓潼郡(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、梓潼、安县及德阳、江油部分地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为潼州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北通天河南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:“住牧乌哈那哈地方白利族,距玉树族四百余里。”后废。
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博南山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博南山“一名金浪巅山,俗讹为丁当丁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