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坊隘
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湖坊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铅山县 “分水关” 条下: “县西南五十里有湖坊隘。西达贵溪县,南通福建光泽县之云际关,为戍守处。” 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湖坊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铅山县 “分水关” 条下: “县西南五十里有湖坊隘。西达贵溪县,南通福建光泽县之云际关,为戍守处。” 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云南泸水县东南五十二里老窝白族乡。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。该地四面环山,地形如窝,故名。
唐置,寄治朔方县界。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。
在今云南曲靖市北西平镇。元于此置交水县。
从今吉林省吉林市以东的龙潭山至黑龙江省舒兰市。长77.8公里。是联络吉海与拉滨线的联络线。日伪于1941年建成。1945年被拆除。
即今福建建阳县治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东汉建安八年(203),贼洪明等屯汉兴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,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《县志》,谓“相传古闽越王筑城于此以拒汉,
在今江苏淮安县西北四十四里、沙岗镇东南四里。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。1976—1979年进行过三次发掘,发掘面积490平方米。文化堆积层厚3—4米。可分三期: 早期接近南京北阴阳营文化,该层有木结构建筑
战国韩邑,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 苏秦为合纵说韩王曰,“韩卒之剑戟,皆出于冥山、棠溪、墨阳、合伯膊、邓师、宛冯、龙渊、大阿,皆陆断牛马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。产利
明太祖丁酉年 (1357) 改扬州路置,治所在江都县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,宝应以南、仪征以东地。公元1361年改为维扬府。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朱元璋以扬州府改名,治江都县(
亦作乌丸山。当即今内蒙古区阿鲁科尔沁旗之北的大兴安岭山脉一段。据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,乌桓是东胡的一部分。汉初匈奴冒顿灭东胡,余众保乌桓山,因以为号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上京道乌州:本乌丸之地,有乌丸川、乌
在今福建漳平市北。明嘉靖《漳平县志》卷2:三清湖“地名鱼龙津,在和睦里。自高山发源,涌为石湖,瀑布而下,叠联三潭,白漈渌湖,风凉景幽,相传有龙踪仙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