湟州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治所在邈川城 (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平安、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东,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北及甘肃永靖县黄河以东地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为乐州。
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置,治邈川城(今青海省乐都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乐都县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、化隆回族自治县,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部和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地区。属秦凤路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弃之,崇宁二年(1103年)复置。宣和元年(1119年)改乐州。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治所在邈川城 (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平安、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东,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北及甘肃永靖县黄河以东地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为乐州。
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置,治邈川城(今青海省乐都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乐都县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、化隆回族自治县,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部和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地区。属秦凤路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弃之,崇宁二年(1103年)复置。宣和元年(1119年)改乐州。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。东汉改属琅邪国。南朝宋省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置,属郯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 复置,为沂州治。移治今山东临沂市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。唐以
在今广东平远县治大柘镇附近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东超竹岭,其北大柘山,绵延而东南小柘山,去城南五十三里。”
在今宁夏同心县东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卷3韦州守御千户所: 琥八山 “在城南八十余里。胡名,华言色驳杂也”。
一名杏园镇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。为古黄河津渡处。《旧唐书·李忠臣传》:忠臣拜濮州刺史,“移镇杏园渡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黄河重要津渡。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南。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土门壁甚坚,杏园渡亦难。
北宋崇宁五年(1106)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西吉县西北白城子乡上白城子。元废。
北宋庆历五年 (1045) 置,属原州。在今宁夏彭阳县北草庙乡。元废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景福二年 (893),李茂贞叛唐,犯京城,“陈于临皋驿”,即此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西北。唐长安西往成都、凉州第一个驿站,公私均在此迎送。《旧
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登相营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七十里,接浙江安吉县界。《宋史· 岳飞传》: 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,“诏讨戚方,飞以三千人营于苦岭。方遁,俄益兵来,飞自领兵千人,战数十合,皆捷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德州: “
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北部析置,治大宁(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)。1945年4月撤销,与阳南县合并,复置阳城县。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今阳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