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州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光安县(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阿州。
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,治所在兴道县 (今陕西洋县)。北宋初复为洋州。
(1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光安县(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)。属南德州(八年改德州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属驩州。八年改阿州。十三年废。(2)五代蜀改洋州置,治兴道(今陕西洋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、洋县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北宋初复为洋州。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光安县(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阿州。
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,治所在兴道县 (今陕西洋县)。北宋初复为洋州。
(1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光安县(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)。属南德州(八年改德州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属驩州。八年改阿州。十三年废。(2)五代蜀改洋州置,治兴道(今陕西洋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、洋县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北宋初复为洋州。
北宋置,属常宁县。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南七十里铜盆岭。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
在唐东都建春门外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。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》 卷3载: “敬爱寺是中宗皇帝为高宗、武后置。”
①一作辛店镇。北宋置,属巨鹿县。在今河北任县东三十七里辛店。金改属任县。②一作辛店。即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乐安县 (今广饶县) 北有新店镇。③南宋置,属蒲圻县
又作东洋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西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抚宁县:东北有东阳河,为洋河东支。
南齐置,属雍州宁蛮府。治所在赭阳城(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)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(498)改为襄城郡。南朝齐高帝置,治赭阳城(今河南方城县东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。属雍州。北魏改置为襄城郡。
当在今伊犁河一带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、大宛两国,就会“北击伊列,西取安息”,指此。当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一带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、大宛两国,就会“北击伊列
即今广西博白县南亚山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博白县图: 南有鸦山墟。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北大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“剑浦驿”条下:“又大横驿,在府北四十里。明初置,正统间为寇所毁,景泰中修。”
蒙古宪宗四年 (1254) 置官渡千户,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官渡县,属善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南二十里官渡镇。后废入昆明县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南官渡街。属善州。不久废入昆明县。
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北七十里乌阳镇。清设外委及千总驻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鹤峰县北部。邬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00。传说容美田氏土司派驻此地首任守官姓邬,此关口开阔且光照好,故名。产玉米、稻、茶叶、烟叶等